一个远房的亲戚买了新房,前几日,他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说起我这个远房的亲戚,打小我们就认识,那时他因为上学离家远经常来我家蹭饭,和我们家人都混的比较熟。他年长我几岁,等他大学毕业工作后,我还在外地读书,等我工作后,他已经成家生子,且顺利的荣升为单位部门科长,手头开始有了一些积蓄,工作五年后,在城市的闹市区买了一套学区房。
那天,我去他家做客,房间很大,足足有180多平米。房间布置也是极尽奢华之能事,各种名贵家具、价值不菲的家电、文玩装饰品满坑满谷的摆的到处都是。墙壁上贴满了壁纸,还用尺幅巨大的山水画装裱起来。
我参观了他的整个房间布局,发现除了客厅正对的一面墙空空如也,其他地方都填充的密不透风,空间压迫感极强。
可以还没等我说话,他就饶有兴趣的说,准备请艺术家在客厅正对的这面墙上画一幅山水画。
我学的是室内设计,能够看的出他在装修上动了大手笔,从房间的布局、陈设到色彩的搭配、构图的确可圈可点,只是我却一点也不欣赏他这种花大力气把室内装饰的金碧辉煌的态度,因为在我看来,美也要懂得适当的留白。
很巧,那段时间,有一个同学正好买了新房,我受邀去给他做参谋。
他买的房子不大,加上公摊面积也就120平米左右,新房刚入住,房间摆设的很简单,除了一些基本的家具和应用之物以及一些简单的装饰点缀外,并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占满空间。
我问他,是不是考虑要装修。
他说,不打算整个的装修,只想在局部做几个隔断就好。
他是有经济实力的人,他在银行上班,拿着近万元的工资,妻子也是事业单位的白领,房子也是全款买下的,精装修完全可以支付的起。
他还说,不想把房间布置的很局促,只想跟着感觉来,一点点的改变,毕竟要住很长时间,不想没了想象和期待的余地,幸福可以慢慢来。
幸福要慢慢来,这话说的多么深刻。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喜欢“过度包装”的生活方式,他们有着打折购物狂和杂物收集癖的美称,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里到外、从头到脚全副武装,看似是一种彰显欲望和能力的体现,却只能让物质填满的短暂幸福过后变得毫无诗意。
关于这种从“过度包装”变成“极度厌倦”的事,其实特别多:你去了一个地方旅行,总想着把所有的景点都看个遍,你心满意足的从旅途中归来,可是等到下一次再去同一个地方,因为风景都看透了,你反而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你喜欢上了一种美食,上顿吃了下顿吃,恐怕过不了多长时间你就再也不想看它一眼了。爱情也是这样,恋人之间没有一点自由和留白的空间,恐怕谁都受不了。
你以为自己是在快意人生,却不知被没有留余地的做法套牢了;你以为深度体验是一种快乐,却让未来没了体验的快感。
很多时候,给物质的空间越多,给自由的空间就越少。幸福需要慢慢追寻,幸福更需要断舍离,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给自由和舒适留一些余地,而一次性的把生活推到极致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坏处只能是对于自己的物质财富习以为常,物质带来的短暂快感很快就变得索然无味。
而那些懂得适当的给生活留白的人,知道生活需要细水长流,明白生活的乐趣和滋味需要慢慢品,他们才是真正的把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
凯哥就是一个很懂得给生活留白的人。
凯哥结婚的时候,买的是简易的小三居,空间不大,也没有装修,他平时喜欢画画和搞设计,每次到他家做客,总有新发现,有时是用拆卸下来的旧物改装了一个花盆,或者是用废弃的包装材料组装了一个雕塑作品。在他书房的空白墙壁上,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悬挂一张自己亲手画的山水画。空间不大,看着很有情趣。
他和我说,他不想一下子把空间弄的完全符合期待的样子,思维总是跳跃的,今天你喜欢这个布置可能明天你就会厌倦,让空间变魔术和玩花样,给日子期待和琢磨的空隙。
熟悉绘画的人都知道,传统的中国画里讲究留白,而在日本的寺院建筑里,也常常能够看到建筑布局里的留白之美,看似是一种无用的浪费,实则是意境和冥想的空间。
熙熙攘攘的都市中,人群如蝼蚁般奔忙,车辆如过江之鲫穿行,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迷茫、焦虑。当遭遇这样的时候,不妨给日子留下一些值得期待和琢磨的空间,当你懂得给生活适当的松弛和停顿,当你不再一味的追求快速和繁琐的生活方式,看看删繁就简之后的日子是不是多了几分情趣和色彩。
幸福有时难以追寻,只在于欲望的空间太过丰满,以至于留给自由冥想的空间太过狭小。想要幸福的节奏绵长持久一些,试着给想象留一块空地,快乐的光芒才能投射进来。
生活的快乐,常常在你的留白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