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节拍
一元起拍、高价回收,是很常见的两句广告用语。之所以很常见,我认为最少包含了这么一层意思:广告的效果不错。
我想说的是,为什么这两句广告,会有很不错的效果呢?
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心理错位。
一元起拍,很多人一眼就看到了“一元”、“拍”,却常常忽视“起”字。其实并不需要多高深的思辨能力,只要稍微认真想想,就明白,起拍价与成交价,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高价回收,四个字一气呵成,珠联璧合,一眼看上去就让“高价”迷住了心窍,却忘记了,高价的参照系是什么?其实,高价两个字,根本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生活中,用浅显的表面迷失心智的,岂止这两句广告词?
开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