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葫芦庙借住时,不过是一穷苦书生。有凌云之志,却因没有盘缠被困葫芦庙,只能卖字作文为生,等待时机。幸而遇到甄士隐。人的命运往往与机遇相连,倘若未能遇到甄士隐,贾雨村是否会沉寂一生,或未可量。
不过,贾雨村是幸运的,甄士隐惜才,一见贾雨村便主动相邀,请客吃饭,坐谈交流。中秋之夜,甄士隐听到贾雨村对天长叹:“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便知雨村抱负不凡。再听到“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户仰头看”时更是大叹妙哉。得知雨村行囊路费一概无措,即命小童速封五十两白银、两套冬衣,其慷慨之风真乃大儒。雨村得了这些盘缠即刻上路,踏上了自己梦寐多年渴求的仕途之路。这时的贾雨村还是一张白纸,社会染坊才刚刚开启。对贾雨村而言,甄士隐便是他人生的伯乐,那时的他一定心存感激,等待回报。
贾雨村高中之后,甄士隐已出家,雨村依然送了银两与甄家娘子,可见这时的他尚有感恩之心,人性尚存。但他本性贪婪,又恃才侮上,初登官场,毫无经验,很快便被排挤革职。我想这时的雨村虽然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心中也一定在反思,自己究竟错在何处?人就是一路学习一路成长,只有在挫折中反思才能更快的成长。只有这样,当机会再次来临时才不至于错过。
而贾雨村无疑是幸运的。革职似乎成了他再次升迁的一个跳板。正因为革职,他才到处游历;正因为游历,他才有机会成为林如海的西宾。借助林如海攀上了贾府这个高枝。一下子就补授了应天府。贾雨村一上任,接到的第一件人命官司就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贾雨村一上任,接到的第一件人命官司就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雨村刚审理案子时也是满腔正义感,即刻要抓凶犯归案。直待葫芦僧用“护官符”来点拨雨村,他才明白官场的奥妙。原来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官官相护,同气连枝,想要保住官位,保住性命,需熟记了护官符才可。彼时,两家所争之婢正是甄士隐丢失的女儿英莲。贾雨村最落魄之时是甄士隐的资助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若贾雨村心存感恩,此时不正是报答恩人的最好时机吗?可是贾雨村在仕途和报恩之间选择了仕途,这时的贾雨村已不再是葫芦庙里那个穷儒,只是一个泯灭良知借助高枝往上攀的爬虫了。在他的心里只剩下功名利禄,眼里心里早没了人情。因此,帮他出谋划策的葫芦僧也被随便寻了个不是,远远地打发了。可见,这时的他已与过去的自己彻底决裂。想要爬的更高,只有甩掉一切包袱。有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人和事,又怎能容忍它存在而让自己日夜难眠呢?这一刻,穷儒贾雨村死了,官场贾雨村活了。他一下子悟透了为官之道。所有的善良、真诚、秉公执法在官场是不适宜的,只有懂得用护官符来保身,才能爬得更高。如果此时是因为官场黑暗,迫不得已,那么贾雨村的做法虽不值得认同,倒也情有可原。在一个互相倾轧的官场上立足,必须找到一棵可以攀附的大树,而贾史王薛就是这样的大树。贾雨村靠走贾府的后门重登仕途,趋炎附势,媚上欺下成了他在官场中的通行证。贾雨村只是当时官场一个现象的缩影,他代表了那些有名利之心的人若想在官场上立足,就必须丢掉人格、尊严、良心…..
可是石呆子事件彻底让我们看清了贾雨村的嘴脸。为了巴结讨好贾赦,贾雨村不惜讹诈石呆子拖欠官银,让其变卖家产赔补,趁机把贾赦心心念念不忘的二十把扇子抄了送给贾赦,以此来讨好逢迎。这时的贾雨村早已熟谙官场规则,在薛蟠一案中早已明白这世上生存之道。哪有所谓的公平正义,不过是官官相护,树大好乘凉罢了。雨村为了讨好贾家,弱势群体便成了他踩踏的对象。这时的贾雨村哪里还会在乎石呆子失掉扇子之后是死是活,人命在他眼里一如草芥,他眼中只剩下了功名利禄,区区人命,与己何干?只要能攀上高枝,爬得更快,还有什么做不出来?贾赦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棋子,一个升官发财的跳板罢了。谁曾想石呆子事件竟能引发贾家破落。这贾雨村为了攀上忠顺王谁曾想石呆子事件竟能引发贾家破落。这贾雨村为了攀上忠顺王爷的高枝,竟把自己当年做下的祸事全部推给贾赦,贾家因此卷入官司。贾雨村狠狠踢了贾家这一脚,全然不念当初贾府的恩情,贾府因此落了难,真真是引狼入室。
当然,贾雨村最终也获罪,虽遇大赦,虢籍为民。
贾雨村的一生经历了落魄书生、当官、被革职,再为官、扛枷锁、获罪的过程。一个读书人完整的一生在贾雨村身上体现出来了。他本是一个非常优秀、才华出众,本可以为社会、为百姓做好事的大丈夫,却在污浊的官场中迷失自我,失去本性,成为一个徇私枉法、人性泯灭、恩将仇报的大坏蛋。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高老头》中的拉斯迪涅。他出身没落贵族,为了改变自己的贫困境地,早日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他接受了鲍塞昂夫人的教导:“你越没有心甘,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他在目睹了高老头的悲剧后,在埋葬高老头的同时也埋葬了自己最后一滴同情的眼泪。自此,他抛弃了道德、良知,利用各种手段,不顾一切往上爬,成为封建社会腐蚀的贵族青年典型。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外作品中都有爬虫,似乎向上爬,就注定要丢掉一些美好的东西。在金钱、名利的利诱下,又有多少人能守住初心呢?
透过贾雨村,我们看到了官场的内幕,是他,完美地演绎了一场官场现形记。贾雨村是当时社会中热心功名利禄的典型,是那个时代官场众生相的标配,他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仕途浮生像。透过他,人们看到了封建社会里被风俗严重污染的儒士灵魂,看到被官场熏黑的政客心灵;看到道德的沦丧,司法的腐败;看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贾雨村在文中起到了穿针引线,起合传承的作用。他和赖头和尚、跛足道人都是引领这本小说的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对于贾雨村,曹雪芹倾注了很多心血。他的出场虽不算多,但却对于贾雨村,曹雪芹倾注了很多心血。他的出场虽不算多,但却出现在贾府众多人物未出场前,足以看出作用之重。对他的描写作者也侧重不同。前期描写他时,多是直接出场,贾家败落后,多是间接出场,如贾琏因石呆子事件被贾赦痛打,平儿愤愤不平,骂贾雨村是饿不死的野杂种。包勇得知贾府被抄是贾雨村狠踢一脚,大骂贾雨村是“没良心的男女”,贾雨村也只是躲在轿中。尤其是开场时曹雪芹通过娇杏之眼介绍贾雨村的外貌,说他是“腰圆背厚,面阔耳方”,生得相貌堂堂,因此被甄士隐和贾政赏识。以貌取人,终酿祸端。
曹雪芹用贾雨村这面镜子照见了贾家的繁华与落寞,他是贾府命运的见证者。同时,又和贾府中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贾政为官,少了为官的圆滑和势利,为人恭谨、恪守,活得战战兢兢。贾府的老爷们把自己当贵族,只有高高在上等众人仰慕的优越,唯独缺少了攀爬、钻营的势利感。曹雪芹正是用贾雨村的形象来区别于贾府的众位老爷们,同时也用贾雨村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这个典型的爬虫形象。同时,贾雨村由起到落,也是封建社会腐蚀的悲剧,他也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贾雨村终于得偿所愿,最终还是虢籍为民。可见功名利禄终是浮云。不禁想起孔子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人生在世,梦想是要有的,但初心又怎能舍弃?宝玉不愿走仕途,正是不愿失去本心。质本洁来质还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守住自己的一颗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