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团体动力学分析
班级团体室,心理辅导活动课赖以存在的主要背景是学生个体活动的主要支撑。是学生社会化发展成长不可缺少的社会土壤。学生个体在班级团体的互动中会形成新的特性,而班级团体的会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变化和影响的来源,我们称之为团体动力。
一、团体的特征: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必须有一定的结构与规范;必须有成员之间的互动。
二、团体的功能:团体提供了不同的资讯及多元的回馈;团体能改变自我概念并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团体能使成员之间产生共同的感受和体验;团体创设了模拟现实生活情境的实验机会。
三、团体的动力:团体动力是指在任何时间内发生在团体里的各种存在的驱动性的力量,包括被人们察觉到的货位,被人们察觉到的一些现象。一般来说,只要是团体都包含静态与动态两方面,静态的一方面,如团体的名称,组织结构,团体的目标,团体的规范等。动态的一方面,如正在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讨论,互动活动,反映,团体的改变等。
1、团体动力存在于成员互动的行为世界之中。
2、团体动力是团体中的力的磁场。
四、团体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团体行为影响个人行为;个人行为影响团体行为。
第二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发展心理学分析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理论简述,他认为个体经历每个阶段时都会对社会生活形成某些基本的态度,任何一个阶段内出现的问题将会导致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困难,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挑战性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解决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发展危机。
二、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重要主题。在小气,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最重要的发展性主题是能否养成和保持一种勤奋,积极进取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
在小学低段12年级要突出的主要发展性任务,一是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与适应,20在入学之初就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孩子们能受益终身。
在小学中断三四年级要突出的主要发展性任务,一是抓住孩子们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抓好学习辅导,努力促进孩子治理,特别是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二是满足孩子们正在迅速扩大的交友和被同伴接受的社会性需求,并帮助他们处理好已经出现微妙变化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使他们获得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亲密感和安全感。
在小学高段五六年级要突出的主要发展性任务,一是依据高年级孩子在以往知识经验的积累,治理活动的锻炼和大脑功能的发展等方面的良好基础,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进行初步抽象,概括和归类记忆的能力。二是高度关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性格发展是他们面临这样一个非常矛盾,变化无常和严重失衡的性格发展关键期时,能够得到正确的引领和帮助,以促进他们性格朝着积极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中学阶段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
四、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启示。
心理辅导活动课应以人格发展为第一要务。
心理辅导活动课应是一个持续的教育历程,并应该有一个连贯的主题。
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着眼于发展的关键期,正在抓好危机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