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木:
这两天总有短信通知我快递到了。现在的快递不管家里有没有人,都不送到家了,而是送到代收点。我们小区就有三个代收点,一个驿站,一个包裹柜,一个超市。
我总是跑去取快递,三个点挨个跑。雯雯也知道我快递多,一回家就问我,“又来书了?”我一边回答一边挑书往她怀里塞,“你要不要看看这本,我觉得适合你看。”
她翻了两下就还给我,笑着拿书包回自己屋里写作业,留我一个人整理那些书。我为自己一时的脑热感觉汗颜,一下子买了这么多书,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其实我是一个看书很慢的人,有时看了半天忽然返过神来,想,我刚才看了什么?然后翻过来重看。
有时看着又想起好象在哪里看过相似的情节,便去书架找那可能相似情节的书,经常是找不到的,然后就很恼自己,怎么就记不清是哪本书呢?
最可气的是我有一个毛病,书看到精彩处时心潮澎湃,把书一合,开始胡思乱想,从来不会在精彩处一气呵成看完整本。自从我注意到自己的这个毛病后,我就开始分析,这是为什么呢?
那天我在书店买了《罗生门》,去旁边的咖啡店里看书。咖啡店人很少,我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下午的阳光很暖,照着木质的小桌子,我很开心。其实很少跑到咖啡店去看书,曾以为那举动太刻意,有装的嫌疑。不过这次我真是顺路,最主要是想喝那家的摩卡,然后手里正好有本书。
翻开书,先看了《橘子》,为作者的环境描写感叹,渲染气氛绝对是一流的。阴沉的冬天,昏暗的站台,甚至小狗的哀叫,象层层的铺色,描绘了一幅阴冷压抑的画面,为小姑娘的出场做了铺垫。而小姑娘的描写也是,先抑后扬,态度的转变自然真挚,又不做作。
虽然能很清楚地看清作者的套路,却一点不反感,相反,觉得代入感极强,有一种“就是这么回事,我亲身经历的”感觉。
然后又看了《罗生门》,哈哈,开始犯病了。看完《罗生门》我把书合上,真是有一种拍案叫绝的冲动。他怎么那么会写啊,那心理描写,一层层地铺垫,一步步进入高潮,然后戛然而止,整篇文章就象是一部音乐剧。
从茫然到烦,到矛盾的产生,再到第一次选择,然后意外事件冲断心理活动。进入意外事件,成功控制住老妪后,那种居高临下能主宰别人命运后的沾沾自喜和小满足让他忘掉了自己的窘境,开始捉摸别人。
听到老妪的辩解后顿悟,原来可以如此,进而原谅自己,找到了借口,平生了勇气,最终选择作恶。我不禁在心里喊了一句,“大神,I服了YOU!”
于是我不淡定了,合上书,按捺着激动,让自己的小心脏享受冲上波峰的感觉,认真地感慨了一下。又用这种近似膜拜的心情看我周围的世界,一切都那么美丽,阳光透过窗玻璃照在我对面的空椅子上,象一束白光,而那白光里无数金色的灰尘在跳跃,如在蹁蹁起舞。咖啡店的音乐也飘飘缈缈地和着舞蹈,声音不大,节奏很缓,象轻柔的手。
我得意地伸长了脖子,开始四处张望,如果这时有人向我多看一眼,我绝对能冲上前去,拉着他讲一讲这篇小说。哈哈,还好没有人看我,现在想,我那样子好象一只刚打完胜仗的小公鸡,昂首挺胸地走来走去,问人家,“你服不服?不服我给你讲讲!”
瞧,我是不是病的不轻?回家的路上我还一直得意着,背后的小书包一翘一翘的,时不时从肩上滑下来。你可能说这种状态很好啊,为什么说是犯病呢?
因为,每次看到精彩处,我就会放下,然后好几天不想再动这本书。等到再看时,就看不下去了,后面写什么,我基本都进入不了状态,这是不是一种病啊?也就是说,一本书,我只能看前面一部分,后面和没看一样。
我分析了很长时间也没分析出这是什么毛病,怎么造成的,我真的很困扰,尤其我手里又新入了这么多的书……
听,手机短信又响起来,唉,还有几本书,应该是到了吧。得,我还是取快递去吧。
合子
201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