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每一种环境,都有各自的属性与功能。
家,即一个孤独的根号3,本就是休息的地方,不是用来工作或者学习的。躺在床上,不可能学习好,正如你在自习室里,永远也不可能睡好一样。当你试图模糊环境的边界与功能时,该环境原本可能带给你的意义与收益也会随之而减少。
比如:你走进图书馆,图书馆作为一种符号,传达给你的潜在信息是——很好,既然来到这里,就请专心地学习吧。也就是说,环境能够作用于人,给人以暗示仪式感,从而促进人类进行符合环境特性的行为。人类的行为又成为了环境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促进,建立有益的小型生态圈。
山本耀司有句话,说的即是此理:“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了解‘自己’。”也就是说,是其他事物成全了我们,使我们自己能够成为自己。
最近还发现一件事,很多人在家不快乐,是因为晒不到阳光啊!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阳光对人类有积极作用,能让人摆脱疲劳,充满活力,这是因为大脑血清素的作用。维他命D3促使大脑生成更多血清素,而阳光对皮肤的照射就能产生维他命D3。
优秀的人更喜欢到处浪,没有人会讨厌宅,但是相比于没有挑战性的宅,优秀的人更喜欢冒险与挑战。为什么优秀的人更善于走出去?更喜欢浪?首先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是,他们有地方浪,浪浪更健康嘛~
他们的视野更开阔,他们的信息渠道更丰富,他们的社交网络更发达。所以我一直持一个观点:越优秀的人,对资源的占有率越高,能把握更新鲜的信息源,他们是一群站在信息高地上的人。对他们来说,“离家”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行为,而是一种提升自我的策略。从小到大,我最明显的一点感受是,盘踞在我周围的优秀者,总是生活在别处。
“你又去哪里浪啦?”
“北京全球女性峰会,那里有这个活动,你怎么知道的啊?”
“哎呦我去,我刚刚到北京,一会儿去酒店!”
“赶紧买票来玩来浪~”
当他们拥有优先掌握信息的能力,实则就已经拥有了超越同龄人的可能。当你还在纠结在家宅还是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优秀的异类已经把眼光投向更远的未来。
卢梭曾说:“我只有在走路时思考,如果停下脚步,我便停止思考。”华兹华斯也是,他曾经在英国行走百万里,在行走中写诗,在行走中浪漫。这也正是我为什么鼓励你少呆在家里,多往外走的原因。一会儿去国家图书馆看看《红楼梦》,我等你~一定要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