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描述一个人善于说好听话的词句很多,例如“巧舌如簧”、“三寸不烂之舌”等。当今社会很是推崇这类善于言辞之人,善于鼓动大众情绪,吸引大众的注意力,现在网路上有一流行词叫做“流量”。然而也有很多人跟自己一样是属于不善言辞、注重内心真实感受的人,对那些华而不实、谄媚讨好的话总是难以启齿。当看到身边这样的人如鱼得水时,我时常感到迷茫,是自己格格不入世还是如今的价值观趋势误入歧途呢?这个时候,我会静下心来去书本中寻找答案,尤其是经典书籍中,尽量避免自己随波逐流,被淹没在大众趋势中。
作为教人立身处世的《论语》是我经常翻阅的一本经典书籍。《论语》中孔子有这样一句话即“敏于事而慎于言”,这是孔夫子教导弟子做事要迅速敏捷,说话要谨慎小心。关于“慎言”的教导也多次出现在《论语》各章节中。
同时,孔子还有另外一句话送给大家,即“巧言令色鲜矣仁”。”何为“巧言”?“巧言”通俗地说就是指好听的话、让人高兴的话。那么“令色”呢?“令色”就是伪善的面色,用于讨好对方;“鲜”即少的意思。“巧言令色鲜矣仁”是指善于说好听的话、伪装和善面色来讨好他人的人很少能真正做到“仁”的境界。
通常情况下,在社会上,公司里乃至家庭中,善于巧言令色的人,俗称马屁精,更容易讨人喜欢。为何会如此呢?因为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一般的凡夫俗子都喜欢听夸赞的话,即“带高帽子”,虽然知道这些话是假话但听起来悦耳好听,叫人心里喜欢。反而是那些真话、实话让人听着不舒服、不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一个人若真能做到被人带高帽子时感觉不舒服,而当别人自己提意见活着批评自己时,能够不生气恼怒,内心平静如常;同时,在内心里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真是太不容易了。尤其是在一个组织里做到一定管理职位的人,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这类人要特别警惕投其所好者。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职员,那么你需要审视自己,是否是一个实话实说的人,是否能够免于流俗,避免对上司巧言令色,避免成为一个投其所好者,做一个诚实可信、言行一致的人。
生活即是修行,是一门大学问。人无信不立,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是孔子从反面教导我们l为人处事的学问,我们说话应谨慎小心,实事求是,避免大话空话,强调应当实话实说、言行一致,避免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花言巧语如镜花水月,终会成空。我们既然从古圣先贤那里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践行,时时审视自己是否对他人“巧言令色”,是否能够抵挡他人的“巧言令色”,是否能够做到实话实说、言行一致,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