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西宁(起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大西北,之于我,就是这样的存在。
记得青海湖的惊鸿一瞥,记得翻山越岭时沿途的广袤无垠,记得高山草甸上成群结对的牛羊,记得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雅丹、丹霞…
7月26日,晴,抵达西宁。中转站是兰州中川机场,但我几乎没在兰州做何停留,机场大巴或城际动车能方便地抵达兰州西站,直接坐火车去西宁。
西宁,戏称“一座没有空调的城市”,亦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一座城市,常住人口是拉萨的三倍之多,但是,存在感极低,大家能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座高海拔地区的城市无一例外是拉萨。距今2100年的西宁,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和城市发展的时代感于一体,然而却是存在感最低的省会城市之一。
到了西宁,我第一时间去买了滴眼液,怕干燥造成眼干涩,享受了跨省异地医保服务。在药店老板的建议下,去当地人常去的“伊味自制酸奶店”,尝试了无糖和有糖的原味老酸奶。我码着小板凳在小小的店铺里,看络绎不绝的当地人来买奶,酸奶一买就是五六杯,生鲜奶按斤买,三块钱一斤,用普通的食品袋装着就成。老板告诉我,每天他们需要给西宁以外地区的商家寄快递,日成交量很好,奶制品类似于我们的豆浆,是习惯的早餐伴侣。
西宁的夏天很凉快,出租车师傅告诉我,他们最热的日子不超过一星期,哪怕最热的时候,阴凉通风处也是凉快的,所以他们的确用不上空调、电扇一类的家电。以前,一些餐馆为更好地服务外地游客,也在店里安装过电扇,后来发现,还不如把餐桌搬到门口通风、凉爽。初到西宁,在经历当地公交车司机的猛技术后,我拉着行李箱去往入住酒店的路上,大概是16:00,紫外线很强,但是凉风扑面,全然没有杭州的阵阵热浪。大约20:30天色正式暗下来了,在西宁街头听音乐,还穿着拖鞋和半裙的自己,明显感受到了“冷”。如果,不是穿着防晒衣,估计,当天我就要冻感冒了~
离酒店不远的青海省博,离酒店大概不到五公里,在第二天下午休息后,出门去逛了一下。虽然路途不远,打车软件也能轻松打到车,但是路况不好,途径医院和步行街时,非常堵。
省博不算大,一共两层,第一层的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有非常值得一看的展品。出发前不久,听过小南老师的“如何参观博物馆”,于是,我在走走停停中,试着与之凝望、联结。
展馆中,最快引起我注意的是“蛙纹”,陶罐上或夸张或草率地勾勒出青蛙的肢体、腹部、眼睛等,想到了很久前看过莫言的《蛙》,“蛙”类似于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生命力旺盛的图腾崇拜。“蛙,可以吃害虫,是不是可以让庄稼长得更好,也是一种对于丰收的祈望呢”我如一个小学生一般,这样天真地想着,顺手在红薯地查了起来。
最惊艳的展品是明代“永乐款铜鎏金观音立像”,我在展品前伫立良久,衣袂飘飘的灵动感,细腻精致地雕琢感,雍容华贵的仪态感…若没有我匠人的宗教虔诚、技艺精湛,又如何造就这样的精品呢~
最俏皮的展品是汉代的“鸾凤铜熏炉盖”,很有意思的造型,羽翎飞扬,两翅后振,一脚站立、另一脚前踢,活脱脱一只振翅欲飞的鸟儿,灵动可爱全在简单而精妙的铸结之中。
看展最认真的一次,找到了自己与之凝视的三件展品。费时大概两小时,我仔细看了两个展厅,二楼只是走马观花,幸好精品都在一二展厅,也不觉遗憾。18:40我打的返回酒店,小伙伴在大厅等候了许久,才知道,完美错开了交接房卡的时间,深感抱歉~下次,各自安排某个行程,还是要提前告知,避免浪费队友的时间。
西宁—边陲之城,有藏、汉文化的交融,有古今历史的穿梭,有温柔的夏天,亦有淳朴的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