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应该是画面感和声音兼备。今天梅凉只谈诗的画面:
颜色、光线、层次、剧情构成诗的画面。画面也有欲扬先抑之说,写光,不能只写光,可以先写影先写阴沉;写风,可以不写风本身,转而写裙摆、波浪、落叶划刮地面的声音。
可以一首诗写一个场景,从头顶的月光写到裙角水洼的倒影,不管那水中的月光多么微弱,最后是一定要和天上那一轮相呼应的。
所以写月的诗,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月,却是用不同的说法。就好像,万物独立,万物却同在一幅画中。
云遮住了月,月从树影背后探过来,人走在影中,落叶从人眼前掠过,落叶分神的时候,读者随作者一起抬目,发现云也在行走,月光正凝视地面的你。
也可以一首诗写几个场景,这个更难,因为所有画面要分离却融通。
看过一首写老巷的诗,整体场景是在小巷,作者从巷头走到巷尾,写了小巷的路、小巷的古墙、古墙的青苔和野草,走着走着,又回看,再写巷头的落花落叶,视线又急转,抬头看天,然后说自己听到了墙外的歌声。
这首诗,所有的意象是没有问题的,都有老巷的味道,坏在作者摆放的顺序,让人觉得眼花缭乱。
一个人重回老巷,看到很多记忆,步履应该是缓慢的,视线的转移也不会这么急促。从巷头走到巷尾,意象应该连贯,可以偶尔回头看一看,却没有倒回去走几步的必要。
要追求诗的画面感,可以做些什么:
一、身临其境。把真实的感觉烙在身体里,比如一次夜行,可以带来很多灵感。没经历过的画面不容易写好,所以写诗,多少会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
偶尔,也把自己从现实抽离出来,独自撑伞走在雨中,数数自己听到多少种声音。
二、训练自己的眼光。诗和一切的美都有联系,作者对色彩的敏感度、穿衣的品味都可能影响诗中的画面感。
你可以五音不全,但要懂得欣赏音乐的韵律和画面,你可以不懂画,但要多少能感知画传达给你的情感。
有很多作者会看图写诗或者为图写诗,是不错的训练之法。
三、不要局限于诗一种题材。诗虽然形式自由,但不要为了写诗而写诗。
若你真的喜欢诗,建议同时训练散文和故事的写作。如果,写散文时通篇都是语法错误,讲故事的时候逻辑混乱,你如何能说自己是“诗人”?你又如何在你的诗中呈现一幅或者半阙美丽的画面呢?
最可怕的是,有人会用“诗的自由”来为自己的语法错误开脱,这样的作者,别说写出好诗,连如何分辨好诗,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