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因为怕浪费买票的钱,而强迫自己看一场根本不想看的电影。
而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在观影结束后,在评论这部电影的好坏时,最经常听到关于电影是否优秀的一种评价是“我觉得某某某电影是否能够值回票价。”对于“浪费”资源感到担忧害怕,我们把它称之为“损失憎恶”。
损失憎恶(loss aversion)是人类的一大动机。在你确定了一个损失之后,它就会在你的头脑中萦绕不去;在你再次想到它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比之前更加沉重。然而在决定未来时抱住过去不放,你必将面临沉没成本谬误危险。
在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名词,叫【沉没成本】。
指的是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而造成沉没成本产生的原因也很多,比如策划或者决策上的失误,前期评估调研或者准备不足,造成中途出现问题无法进行下去。或者有良好的策划和计划,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偏离轨道,造成事与愿违。还有在执行中出现了问题,但没有及时解决调整方案,一意孤行,以及在面对危机处理能力不足,或者措施不得当,使事态扩大漫延。这些,都会造成沉没成本的产生。
而害怕浪费票钱,而强迫自己看电影的这种行为,有时被叫作“沉没成本谬误”。这种行为在经济学家们的眼中是“不理智的”,因为他们认为类似行为低效,基于毫不相关的信息作出决定错误的分配了资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浪费时间和精力”。
所以,及时止损这个词,开始逐渐被人们反复提起。
村上春树曾说:“我动了离开你的念头。不是因为你不好,也不是因为不爱了。只是你对我的态度,让我觉得你的世界并不缺我,其实我可以厚着脸皮再纠缠你,但没有任何意义。”没有意义的事情,自然也没有结果。
而接受沉没成本,无疑是避免我们陷入纠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事情,我们只要当下作出考量,而不要过多的计较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投入的太多,也会避免问题扩大化,阻止自己的进一步消耗。
及时止损,及时比止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