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知道学什么,也知道如何学,那么最后需要知道的,就是如何在需要的时候调取知识。
什么是努力学习又学不好?你看是不是这样:
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没地儿找,别人一说都看过;只好感叹,你讲得真好。
如何有效地调取知识。
先来谈一个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知识晶体。
一张银行卡,你存进去再多,如果不知道提取密码,就没法体现;知识也是一样。知识晶体就是知识的提取密码。大部分人学了很多,却因为不知道这个概念,没法体现,非常可惜。反过来说,有很多人学习上投入不大,知识特别擅长整理和结晶,也就是能从众多散乱的知识里拿出不错的产品。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个。
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知识从散装边变成了晶体,就变得不同意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知识晶体的多少,也决定了你的专业度。
知识量不是重点,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多少知识晶体才是知识提取能力的关键。如果你看了想不起来,张嘴就忘,明明记得但讲不出来,那就证明你脑子里没有知识晶体,只有知识豆腐脑。
如何让知识变成知识晶体?下面是4中常见的知识结构:
关联,树状,序列,数据。你可以简称为“关书(树)叙(序)述(数)”——知识晶体有一种让你关上书本,依然可以叙述的能力。
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
树状结构其实是人类知识最常见的结晶,所以放在第一位。麻省理工学院计算认知科学实验室主任乔什用计算模拟了循环结构、星星结构、方块结构、链条结构等,最终用数学方法证明人类最佳的抽象知识结构是树形结构。
最典型的树形结构是书的目录。再比如,知识管理分为知识储存、知识提取、知识呈现三个部分,是典型的树形结构。
这些层级用首字母缩写的方式呈现,就变成了常见的**法则,比如SMART法则、发现天赋的SIGN法则。
把知识进行树状处理,编成口诀,就是一个好方式。
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相互关系
比如《超级个体》专栏常常出现的金字塔结构,展现的就是一种“底层为基础,逐渐升级的”的关系,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而漏斗恰恰相反,展示的是“上面不要就漏下来”的关系,比如求职金字塔。
还有典型的四分法,比如我们熟悉的SWOT分析——时间管理的“重要——紧急”四象限,展现的是两个维度评价的关系。
公式也是关系结构。
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
序列关系是一种流程图式的知识结构,用来展现事情的前后、因果和逻辑关系
最常见的就是工作流程图,比如说明书的步骤指南(第一步,第二步,然后是第三步)。再比如我提到的“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就是典型的序列关系:找书--目录--章节
一件事从上到下全做完才算完;
这些都是典型的因果结构。
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
平时常见的柱状图、饼图、增长曲线。。。数据结构图展示的是事物空间、时间上得差异性
知识晶体萃取
大量看知识晶体
不仅要看,还要每次思考这个模型希望表达的关系。
尝试模仿知识晶体
看了一个模型,不妨凭记忆自己先画一遍,更好地方法是给别人讲一遍
然后看看和原来的结构有什么区别,找到差距再调整。因为你的知识结构不同,呈现出来的方法、模式都会有所不同,时间一长,你脑子里的模块足够多,知识自动就按照模型存放了。
自己创造知识晶体
知道了知识晶体萃取的重要性,你是否可以尝试构建自己的知识晶体
1、最初级的是列表式的
好一点的晶体就有了“关书叙述”的结构,比如说时间管理矩阵、择业流程图、利润率分析表。这些晶体拿出来已经自成体系,比起你那些零零碎碎的观点值钱不少。
2、更好地知识晶体则可以隐喻,这样都能完成从理性回归感性,更好地传播,比图生涯彩虹图,而把不同角色比作彩虹的颜色。
而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很形象地说明了一个好的职业,兴趣、能力、价值三者互相强化的关系,以及互动循环的关系。
“ABZ职业计划”一听就知道意思:一个好的职业计划,应该包括正在做的计划A,一直想做但没机会做的计划B,以及万一出问题垫底的计划Z。
找到知识源头、及其功利地读书、萃取知识晶体,这就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