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见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每一次都要被问关于工作的想法。所以,我对着不同的人,讲了好几遍我那长长的实习和择业经历。有一天晚上回来,发现嗓子都哑了。还好,我看到了你们肯定的眼神。
第一段实习#
第一段实习就是在杭州,因为学长的介绍,在一家企业培训的创业公司。这一去,就奠定了后面我与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的各种故事感情基调。
这段实习,将我这么多年,尤其是大学四年有意无意习得的技能毫无保留地全用上了。修图,切视频,写文档,跟活动……这段实习,给了我许多的信心,让我相信自己有技能,有能力把工作做好。
第二段实习#
实习了差不多两个半月,作为学校实习学分可以交差了,作为实习这一段也算一个完整的过程了。正好中国大学MOOC出了招聘,喜欢的领域,喜欢的产品,之前就已经是偶像级别的同事,当时要去啊。
然后就是去了网易,实习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这一段故事精彩地可以另开一篇,想要从事的领域,喜欢的产品,给力的同事,美味的五餐,滨江的悠闲……但是不是这篇的重点,所以就直接跳到故事的最后。
最后就是能不能留下的问题了,主管很努力地帮我争取到了社招的面试机会,最后一路谈下来,虽然有留下的可能性,但是因为岗位的原因,和主管谈完分析完利弊,决定去下一家试试。正好那个时候已经拿到了下家的offer,他们也在等我答复。
第三段实习#
本来打算备战春招的,一月的时候在拉勾上随手投了简历,后来就拿到了这家的offer。三月中旬开始的管培,那边一直在催我过去,去之前就是在等网易的结果,所以这段时间其实是一边拖一边等。最后就是在很匆忙的情况下,先去了那边报道然后再折回来办离职,一周之内从杭州到苏州。
在这样着急的情况下,我并没有仔细地去考虑权衡这份工作,只是想尽快把工作定下来,再加上这家公司至少我们都听说过,大家觉得也OK,所以就过去了。
然后就是半个月的管培,心里一边嘀咕技能培训不是这么玩的,一边忍受着用人方的一项不确定要求,即最后我们得通过管培的考试和部门的筛选才能留下。我第一次意识到完整面试流程的的重要性,从一面二面到终面,双方详细沟通了解,而不是像这样匆匆面完给你一个offer把你招过来然后给你说之后还有考核。
管培的后半段可以说是“逃”,回杭州办离职了,当时周六电话跟那边hr沟通,结果说周一开班仪式(最好)一定要参加,之后你再请假。
之后就是选部门,也是一波三折,但最后去的那个部门领导和同事都非常nice,对我很好。但或许是前期的不愉快,或许是真的对公司的业务不感兴趣,或许是公司各种制度的不认可,积攒的负能量越来越多。
所以借着毕业论文和毕业的节奏,直接请了一个半月的长假。这是逃避,也是想回学校想想清楚。
回学校之后,每天都在写论文,论文的主题是关于MOOC和动机。整个写作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但我从来没有感到累,时刻充满了动力。我意识到这就是因为热爱。并且在各种动机理论的洗脑下,我开始对号入座,觉得这份工作就是不适合我,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等。这个时候只是萌生了辞职的想法,但是并没有如此大胆地想要辞职。中间的心路历程就不表述了,总之正好是有一家非常喜欢的公司招人,一个非常敬重的师长和一大帮一起团结进步的小伙伴都希望我去北京,多位有经验的前辈都建议趁着还没毕业离职会比我自己打算的年底或明年离职好,再加上实习时候的的不愉快,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在我预估到自己下一份求职没有多大问题的情况下我提出了离职。
描述了这么多废话,终于进入到了重点。
在苏州的那段日子,我的工作热情和激情逐渐地被消磨没,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一开始对待这段并不愉快的经历的时候,我劝慰自己就当这段时间回学校了,没有去实习,把这段并不长的经历删除即可。后来,在我逐渐恢复状态之后,我也意识到,正是这段踩坑经历,让我对职业生涯规划这六个字有了新的理解。
它并不是岗位级别的晋升,而是在这整个过程中,你去找到自己,把人生价值在这里释放,一步一步沿着这条线路去前进。如果在一条你不喜欢不认可的路线上前进,又怎么在保持理智的情况下进行规划。我也理解了铜叔的那句:
我的人生,便是要从一粒种子到一根树苗,到一棵小树,再到一棵大树的过程。
要成为一棵大树一样的人,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大树,而不是树荫之下的一株小草。这是对生命力最完美的诠释,对人生这个词最好的注脚。
某一天,当我和一个产品经理聊起他们即将出炉的产品,我将自己对这个产品的喜爱毫无掩藏地表露,将能够想到的改进意见毫无保留地提出,我感到自己缺失已久的热情和激情又回来了,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有些坑即使别人踩过,你还是不可以避免不得不去踩,只是师友挟持,解决问题的速度会快得多。这个错误的决定,亦让我错失了很多的机会,并且产生了连锁反应。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