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写作第29天。
哇,不知不觉写作第29天了,明天最后一天就完成了30天疯狂写作的目标。
虽然很多时候是带着任务性的去完成,但对我来说还是有收获的。比如说改变了之前许多自我限制的信念。我没有办法通过手机写东西呀,我写不出东西呀等等。最大的感触是让我学习到了怎么样可以让自己身心连接,如何做到随心流露。
当带着任务式的,而且心情焦虑的时候很难跟内心进行连接,这个时候的思维往往是在大脑意识层面的。曾经有过一种感受,写作是一个静心的过程,也是身心灵洗礼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是需要有一颗安静、放空、放松的心在当下去保持连接流露出来的。
发现我在思考的时候很需要一个静谧的空间,像现在会被奶奶房间里播放连续剧传来的声音干扰,会中断我与自己的连接。此时此刻让我想到了应老师给我们分享的被打断的接触。随心而发,接下来就写写关系被打断的接触的内容吧。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完形呢?完形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完形就是接触。通过完形是可以帮助我们去连接到自己的感受的。让我们能够感知到活在当下。那么我们感知不到自己的当下,意味着我们的很多接触被打断了。
前天周日我跟老公带孩子去一个新的公园玩耍,儿子走在我们前面去探索他焦点的事物,这个时候我老公就是后面说“瀚麟,你看这里有一只鸟”“瀚麟,你看这里有一只狗哦”“瀚麟,你看这里有一艘船哦”。孩子他的体验被打断了,也许有些父母觉得这样可以教多一些知识给孩子呀,可是孩子这个时候正在投入在他所关注的体验中。而爸爸在把他所关注的灌输给孩子。又或者有这样的情况,当孩子正想往一个你认为不安全的地方探索时,你离孩子远远的喊“停下,那里危险,你不能去哦”。这个危险是你赋予的标签,那么危险定义的体验被中断了。9岁以前的孩子是全感官开启的阶段,他是完全融合在这个世界里面的。你告诉孩子“这个是什么,那里很危险,你不能走,你不行”,孩子完全不加选择的吸收进去。这个专业的术语叫做——内射。内射意思就是把外界的信息,不加选择,全部都吸入了自己的内在。
大家想像一下,就像一个人吃东西,无论什么东西都不加选择的吞进去。孩子小时候从父母那里吸收东西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什么东西都不加选择的吸收进去的话,可能就会对自己造成很多的障碍。
随着成长,以后就会活在很多“应该,不应该”的生活中,从而导致跟自己、他人、事、物失联。活在大脑的标准里,那这样的人生是很难感知幸福的。
还有什么接触中断呢。容我与自己的大脑连接思考一下。
第二种是投射。投射就是其实在你自己身上有的品质你不知道,但是在别人那里发现了你很看不习惯这样的品质而导致自己生气或者是你会特别欣赏别人身上的这个品质。其实呀,这份品质在你的内在也是存在的。那为什么我们会看不到这份品质呢?那是因为你与自己失联了。那这个投射又是怎么发生的呢?他常常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某些性格或者感觉、行为不被接受或者是认为是危险的,所以就用自己没有觉察的方式投射出来。
所以这个投射用到亲子教育上特别有意思哦,当你看不习惯孩子某个行为的时候,先不要着急去改变孩子,而是回来检查自己的身上是否保有这样的一份特质。因为一个人他是认不出自己身上所没有的东西的。昨天周一我儿子第一天上学,老师反馈时说孩子刚开始的时候是懵懵懂懂的,直到教具工作时间才进入状态。那么我就反观自己,我也是这样的呀,刚刚开始我也是没有进入状态,懵懵懂懂的没有注意到需要填表交给老师,忘记了周五拿被子去学校周日才拿,不知道要穿校服。哈哈,如果说我没有学习过心理学,没有学习过投射,那么我很可能就会因为老师的这个反馈而陷入某种焦虑。那么学习过我就会第一时间去反观自己,不会陷入其中。
还有第三种回射中断。其实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对投射中断和回射中断分不清。投射是把事件投射到别人身上,而回射是把情绪到自己身上。就是你原本这种情绪是要给到别人的,但是你没有给别人,而是给到了自己。比如说看到一个人不尊重规则我很生气,投射的人就是很生气然后就去骂他,把情绪发泄出来给到他。而回射就是很生气,然后自己一个人气鼓鼓的,饭也不吃做事也不顺,把情绪留在自己的身上。
那这种回射是怎么形成的呢?常常是在童年的时候,他要表达他的需求或者表达他的感受,常常不被允许或者是被威胁或惩罚,导致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不敢对外,而指向了自己。所以说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特别的注意,对于情感细腻类型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回射中断,所以我们要把心的刻度调到精细,发现孩子的表达需求,并引导孩子表达出来。
瞬间感觉写作的好处了,一个是对知识的差缺补漏;另一个是对知识的梳理;还有就是对知识的深思践行。之前学习的时候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透过今天的写作不仅复习了一遍,而且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对情绪的表达形式可以分析孩子的性格类型,跟家长沟通的时候可以做到根据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去给到孩子不同的教育。太棒了,越来越喜欢我自己,很喜欢这种静下心来获得灵感的当下。
那接触中断还有第四种是融合——融合就是没有边界感。融合往往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尊重,总是一味的按大人的标准让他做出很多的让步、牺牲。或者是让他去承担,最后导致失去自我。要是养育者特别是父母没有觉知,不去学习。就会拼命的跟孩子融合到一起,把孩子当做自己生命的延续,而不是说去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包办呀等等。对于敏感型的孩子也是要特别注意的。因为他们特别容易失去自我。
第五种是去敏感。第六种是自我中心主义。以后再慢慢跟大家分享吧。今天就不再一个个分析了,否则今天的内容就变成学术内容了。或者您对这个感兴趣可以留言,我再跟您分享。
那么也许有人问,我现在已经有这些接触中断了怎么办呢?我要如何恢复呀?应老师传递给我们的就是“如实如是”。如实如是的活在当下,如实如是的看到你的孩子、看到你的爱人、看到你身边发生的一切,看到万事万物。就是要活在真实的当下,不要活在理想中和过去中。不要在大脑里想像,理想是什么样的。
我发现要活在真实的当下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每时每刻做到很难。这是需要修炼的。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最好你能找到一个活出来的榜样。像我,我的榜样就是应童老师。还有就是找到一个修炼的团队和大家一起修炼成长。幸运的我获得了上帝的宠爱,也跟随着应老师找到了这样的团队,我们的师资班团队。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所以我们真的想做到,那么就真心的投入,找到这样的两个承载体去护我们前行实修。我真的是上帝宠爱的女儿,在这个时期找到了,所以走在了修行的路上,那么这个假期也在慢慢的修炼自己活在当下。就在昨天群里智慧的伙伴们还在分享自己的修行,他们是如何活出来,如何去优质自己的生活的。每个人在分享的时候都充满了感恩,内心的喜悦我们会透过屏幕的文字产生共振。每一次分享都是彼此激励的时刻,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这是一支非常有爱的团队,如果您感兴趣也非常的欢迎您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一起成长,遇到更好的自己,营造更加美好的家庭。也为他人送去温暖,创建更多美好的家庭。
每次提到应老师提到我们的师资班,内心澎湃,因为我在这个假期里也给老公换了一个自己,给孩子换了一个妈妈。每一天带着感恩的心开启美好的生活,喜悦在一天的生活中跳跃,晚上枕着感恩的心入眠。睡前做呼吸冥想与自己的身心连接,感恩身边的人、事物。晨起带着感恩做呼吸冥想与自己深度连接,打开身体的感官,吸收身边的一切,把感恩、喜悦带入新的一天生活里。
所以在这个假期里遇到了很多很多的贵人,并且与他们建立了新的连接。
感恩一切!
今天的写作就到这里啦!祝福所有看见与没有看见的每一个人,祝福你们活在当下!创建自己喜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