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1月初开始系统学习针灸到年底20次课程告一段落,最近因为重新读《一日学舌诊》一书其观点立论以人体为一个自动循环的系统空间结构,帮我重新确认了针灸体系的框架。记录一下最近关于针灸的学习思考。
1.空间结构
穴位是骨肉筋膜撑起的空腔,经络是脏腑在体表的能量疏通管路,另有“分间”一词知指脏腑间的空腔,所谓“气或能量”在骨肉脏腑空间中循环,所以陈老师说的“广义针灸”可以理解为是通过外部施加的作用力,刺激人体,改变人体“气”的流动方向、流量,达到人体自我调节修复的能力。导引、按摩外治手法基本原理也是类似的。经络的巡行路线可以理解为人体气机运行的气压原理图纸,人体出现病症为失常,因为人体这个设备并没有停止基本功能的运行,就像开车在路感觉发动机声音不对,或是今天踩油门为啥没有昨天提速快,但车子还能继续代步。人体气压管路出问题如何检测,车子测量有万用表,压力表,而人体检测又回到大夫的手上功夫,揣切寻扪以及敏锐的感知力。
2.一气周流
这个词从接触中医就知道,今天尝试对这个词的理解。人体是个自动化运行精密机体,一气周流是其自动化的动态模型。一气周流如同既定程序的软件系统出厂设置,而骨肉筋膜是基础硬件配置,二者独立又相互依存。由此,要保持人体机能常态运行,骨肉筋膜硬件一定是物质基础,保证人体气或能量的正常通路。所以常态下人体应是骨“正”、肉“弹”(饱满柔软),硬件达标了仍需考虑一气周流的“气”是否充足,又回到老师提到的元气存亡论。骨“正”、肉“弹”、气足,就是健康的必要条件。
整理一下思路,觉得更清晰了,路漫漫,未来还需“术”的积累,“道”的提炼。学习一年发现又回到陈老师第一课的立论上,只是那时候听的是文字是概念,今天自己梳理完毕才变成立体的框架。回首看来自己还没开始上道呢…
2019年2月28日
2019小目标: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