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手机上看到一条老新闻,说的是据《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按照联合国的新标准,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由此可见,我国已经进入了明显的老龄话社会。由此带来的养老及国家发展问题让决策者们坐卧不安。
然而,在老龄化的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未富先老。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NP己达1万~3万美元,而我国只有980多美元,差距竟然高达30多倍。
如果说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人没了,钱还在。那么最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人没了,还没富裕过。我们国家的老龄人口就是如此。想想以老人们还要拄着拐杖上班,一不小心拐杖戳了谁的屁股,不小心拿错了别人的假牙和老花镜,吃错了别人的老年痴呆药就觉得毛骨悚然。
老龄化的个中原因,在此不细究,单说父辈们的牺牲吧。对于我们80后的父母辈来说,他们经历了国家动荡、国家重建、经济发展和社会巨变等洪流,直到现在慢慢步入花甲之年。他们为国家付出了青春,为社会付出了智慧,为子女付出了心血。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三线”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子孙,很多人因企业改制、倒闭而下岗,生活窘迫,甚至客死他乡。
国家如何关心他们我们操不起这心。做为子女,我们大都懂得应该去瞻仰老人,以回报他们为社会为家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但赡养老人付出的爱,相比老人们的付出而言,永远显得微小。
对父母的爱是一种不断变化的领悟过程。小时候替父母盛饭、端水、挠背;中学时从学校回来给父母买点日用品;刚毕业为了证明自己能挣钱了,给父母买点好衣服,有时候还不靠谱的买一些花里胡哨的地摊货;出门在外,老是搞忘记,有一顿没一顿的打电话报喜不报忧;有时候发牢骚抱怨他们丢不下那贫瘠的土地;没心没肺的抱怨把东西都放变质了还没吃完……
现如今,看着他们日渐苍老的面容,我常想回家看看,想多看看他们粗糙的手,抱抱他们,陪他们片片梆子、拉拉家常,陪他们走一走看一看……然而,总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一拖再拖,甚至不了了之。
有时候,和父母之间的观念存在很大分歧,甚至因此而争吵。但是,他们所做的,无论我们理解与不理解,都在为了我们。无论我们怎么做,他们所作的事情的出发点永远都在于我们。
可能穷我一生所能,我们也不能完全明了他们所付出的爱,我们所给的只能算作微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