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能“惑”
最近新推出了一部剧《二十不惑》,其中的大学生活真实地揭露了社会的丑恶、彰显了珍贵的同学情谊及面对选择时的种种疑难。
二十岁,是尝试的年纪,我们青春,热血,我们不怕离职,拼命努力、撞南墙,去体验无数种可能、相信自己未来是波澜壮阔的海。
剧中有一句话“我们还年轻,试对了是成长,试错了是青春”。
二十岁,对我来说实在称不上“不惑”的年龄,恰巧是正值“迷茫”的时候,因为一切未知,尚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有二十岁到三十岁过度的这十年需要自己去揭开命运的谜底。
如果人生中无数抉择都在二十岁的十字路口出现,恰巧我们又站在那个时间节点上,或许我们做出甚至会影响自己三十岁生活的抉择。
热爱与现实,恋爱与结婚,考研与实习,我们纠结着未来的去向,描绘着宏伟的蓝图,并摇摆在现实社会与学生时代中央。
直到撞了无数次南墙,才幡然醒悟,原来所谓的学生时代才是“童话”。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笑也纯粹,哭也彻底。
而社会是“黑色童话”,把美好撕碎给我们看,告诉我们这是社会。让我们认清“现实”,然后适应那里。
剧中二十岁的姜小果在实习的时候曾被自己信任的上司杨小荣“背叛”,并且她给姜小果的理由是“我不能丢掉这份工作,妈妈为了孩子什么都愿意做的。”
杨小荣三十岁了,她曾对眼睛有着星光的姜小果说“小果,在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们很像”。
可不过十年间,在她披荆斩棘的这些年,看尽了人间的丑恶,不知不觉被其“同化”,成为了丑恶的一份子。
是时间改变了她,还是她自甘被时间改变?
二十岁的我们都曾年少轻狂,扬言要去改变这个世界,到头来竟然被世界改变了,这个过程潜移默化,却足够现实。
被名利的浊气污染,蒙住双眼,做出了违背初心抉择的那刻,我们丢掉的不是那份赤诚之心,而是初衷和自己。
02 我才二十岁
二十岁与我而言不过抓住了机会的“尾巴”,我们只有十年,等到“三十而已”的年龄或许已成为定型。
我的好朋友小芳是个文科生,对文字有着天生的敏感。
可是在高中后,因为建筑工程专业比较热门,所以老师与父母极力劝说她报考了这个专业。
最后她听从了父母的安排,选择了这个专业。
可当她真的进入了大学,他才了解到这个专业真的不适合她。
她也努力告诉自己随遇而安,但现实总是让不尽如人意。
每一次的计算和画图让她精疲力尽,那些综错交织的线条和复杂无趣的名字让他头晕目眩,甚至昏昏欲睡。
那时的她才发现,在自己不热爱的专业与行业,体验不到丝毫的成就感与归属感。
于是在她二十岁那年,毅然决然地决定转专业。父母没有电影中狗血夸张的各种阻挠,只是平淡的告诉我“你长大了,只要你能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前几天毕业三周年聚会的时候,我有幸坐在他的旁边。觥筹交错之间,我与他寒暄了几句。问了他:工作之后,你后悔之前转专业的决定吗?
这时,她笑了笑,说:从小到大都是父母给我做的决定,包括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当我上大学之后,真正明白了自己的所爱,并愿意无所顾忌地去追求时,我才发现自己再也不是那个遇到事情都要躲在父母后面,让他们包办代替的小孩子了。
我望着她笃定而又自信的眼神,我才明白:转专业可是她二十几年里做的最勇敢的一件事,又怎么会心生遗憾呢?
我坚信:对于她来说,这件最勇敢的事还赋予了她自信与洒脱,而这份自信与洒脱会随着时光的积淀而历久弥新。
纪德曾说过:“我的爱消耗在许多美妙的事物上,我不断为之燃烧,那些事物才光彩夺目。我乐此不疲,认为一些热衷都是爱的消耗,一种甜美的消耗。”
也许追求自己的所热爱的得不到周围人的支持,注定会遇到有更多的障碍和荆棘丛林,举步维艰。
那又如何呢?
二十岁的年龄,有勇气去改变,用行动去追求,才是我们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03 二十不“耳顺”
桑代克的试误论里指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它与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人生该走的弯路,一个也不能少”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过来人”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许多经验,让我们去避免诸多的风险。可是在这个年纪并“不耳顺”,我们不担心未来的泥石流,只有一腔赤诚热血,少年热忱和不甘平凡。
《运动吧,少年》节目中第二名的叶文灏便是如此。
他直言“第二名就是头号输家”,他选择跟最强者挑战,尽管无数人阻挡“你理性一点,万一输了你就淘汰了”,可他依旧选择了挑战第一名,尽管最后以失败告终。
叶文灏在微博上写道:
“我相信每个人至少都有那么一瞬间,梦想自己能不为后果,不顾反对,甚至是对抗全世界的去做一件自己深思熟虑却又想逆行而之的“错事”,我选之前就一直在想:我现在这个年龄不冲动一次,难道你要我八十岁再去冲动吗?
这就是我,要不挑战未知,要不滚蛋回家,重录100次我也要选,我就要选,我自己的路,我自己走。自己的错,自己扛,我不后悔。”
在这个年纪,我们无所畏惧,敢为天下先。甚至一意孤行,不怕别人的嘲讽,用自己的行动为那些在别人看来不切实际地“幻想”买单,甚至一意孤行。
或许,这时的我们就如同几百年前的瓦特、富尔顿、乔治史蒂芬孙、莱特兄弟不被旁人所理解,但只要我们能够勇于追求自己热爱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蒸汽机、轮船、火车 、飞机一定会如愿以偿。
我们不需要“不惑”,不需要“耳顺”,我们在未来会遇到挫折、会失败、会迷茫,但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因为二十岁的我们,”anthing is possible!“
图:来源于网络
文:潇潇暮雨醉春风
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