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会有这样的经历,觉得自己的长相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能力处于平均水平之上,智慧处于平均水平之上等等,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自己整体是处于平均水平之上的,从未感到自己落在人后。先不谈这种想法对不对,但从感觉这个词,就可以直接得出这个“觉得”是有误差的,毕竟感觉是一个无法衡量的标尺。当然这个也不是我们随意臆想出来的,很多心理学家针对这个现象,还有一些专有名词,比如“杜宁—格鲁克效应”,它就是说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无法认知他人真正的能力;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达尔文也曾说过“自信更经常来自无知而不见得是来自有知”,所以人们的很多行为背后其实都是有据可依的,人们常常表现的状态也都是来自最真实的发声。在这里并不是想探讨这些心理学效应,而是和大家探讨如何让自己清晰的知道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如何让自己避免落后!
在信息并不发达的过去,我们感知自己的能力,很多时候是依靠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凭借自己所能触及到的周遭,比如,大家都熟知的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应试教育,这些阶段怎么样正确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之上呢?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60分以上,60分以上,就觉得自己已经比很多人优秀了,就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需要掌握的知识,但残酷的是,差不多所有的同学都能考到60分之上,所以真的是60分就代表平均以上吗?(不过这个不能仅仅就迁怒于学生自己,毕竟应试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大多数人顺利毕业,顺利走进社会,我们很多的学校也只是规规矩矩的完成社会分工中它应该做的事情,而从来没有让大家有危机意识,知道自己这是在温水煮青蛙!)当然步入社会,很多人就会发现,根本就没有及格不及格,有的只是优胜劣汰,这个不仅是进化的原理,更是现实生活的残酷法则,这个法则也有一个衍生概念,就是二八法则,它最基本的意思是指,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是说财富分布不平衡。但这个定律也可以这样说,20%以后就都是落后,要想成为佼佼者,就必须冲到20%的队伍里!这个定律迄今已经有120年的历史了,而且现在依旧还可以说明一些事情。这说明在这120年中,很多人是认可二八定律的,但为什么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不足,可依旧没发生多大的改变呢?我想可能的原因是:1.比下有余,没有成为20%,但在80%里我是优秀的,人生何必处处都要追求第一呢?面对这种观点,我想说的是,确实没有必要事事都做到最好,但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给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就找机会逃避,很多的困难并不会因为躲避就能迈过去,人活着,不就是希望自己能过的好一点再好一点吗?2.周围的人都差不多,我为什么要做那个比大家强,和大家不一样的人呢?这个观点在之前我是认可得不能再认可了,但今天,我必须说,这个想法真的对自己很不负责,昨天看《天天向上》,苑子豪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要学着在这个规则满满的社会中,去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则。这句话对我印象深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女儿,才是朋友,才是爱人,才是社会人,所以,不要把注意力过多的浪费在别人的评价中别人的看法中别人制定的规则中,唯有独立才能带来自由,坚持做正确的事,时间不会辜负我们的努力,而且你努力进步努力成为20%,这么美好的愿望为什么还要胆怯呢?
而且进入21世纪了,你会发现,20%以后不再是落后,1%之后就是落后!比如说现在市面上有那么多可以满足各种需求的APP,但微信、微博、知乎等这样的强流量APP所带来的收益就是比其他APP的收益总和还要多;还比如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所创造的财富就是比很多企业财富之和还有多;举这些例子就是要说明,互联网时代,我们感知自己的水平,已经不是周遭的一切,而是整个世界!当然这种感知范围的变化,也是给不同的人带来不一样的心理反应。一方面,他们看到更为优秀的人,进而努力打磨自己的认知锤炼自己的技能,由此带来良性循坏也可以说是正反馈,不断努力,最终有机会成为1%,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很多不如我们的人,这对那些喜欢“比下有余”的人来讲简直就是福音,毕竟还有那么多人不如自己。所以,尽管网络带来了更加多元化更加完整的信息,让我们能更清晰的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但要怎么看待这种变化,却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
看到李笑来老师说,一个得到老师的专栏收入就可以比过99%的小型出版社,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着实有点吃惊,吃惊于信息化时代每个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变得异常强烈,更吃惊于已经有很多牛人很多大咖已经在优秀的道路上愈行愈远了,而大多数的我们却还驻足观望,这真的是让人诚惶诚恐。
所以,我们重新认识落后,过去40%、20%是落后,而现在1%之后就是落后,不要用差不多的心态,不要用“比下有余”,来为自己的不改变不行动找借口!
那应该怎么做呢?结合最近的学习我总结出了一下几条:
1.把注意力专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要随大流、操别人的心、凑热闹,比如对于自己来讲,打造自己系统的认知体系就是最重要的事,那么我就要排除万难去做这件事,不能总是刷朋友圈、违心的合群等等之类的!
2.坚持去做对的事情。很多时候,自己也会纠结,做对的事情重要还是把事情做对重要,后来通过不断观察实践也不断从一些专家的文章中得出,做对的事情更重要!但仅仅做对的事情还不够,还要持续坚持去做对的事!比如,“实践出真知”是对的事情,但是如果面对这件事,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那再正确的事,对于我们也没多大的指导意义,因为我们并没有把它应用到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中。所以,正确的事持续做!不要担心做不好,只要开始做,就比不做强!再笨的动作也会产生有用的效果!
3.打造自己的多维竞争力,多维竞争力代言人就是斜杠青年!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不胜枚举,不像过去只能依靠学校和书籍,也只能学习专业知识,现在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去学习更多的技能,未来我们和别人拼的就是谁的战斗力强,谁能以一敌三!比如我有位同事,她在今年过年后,报名参加了成人钢琴学习班,当时我不是很理解,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会弹钢琴的她比原来优雅了好多,也耐心了很多,所以,很多事刚开始其实是看不到什么意义什么价值的,意义和价值都是坚持到最后的结果!打造多维度竞争力,在你没做之前也是看不到什么希望的,但请你先去做,长期坚持之后再来评判。
4.不断尝试自己不会做、不敢做的事!这个我深有体会!自己在2016年5月份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但一年过去了什么也没写!直到前两天我看到李笑来老师说要坚持写作。他写到:很多人之所以普通不是因为他们起步普通,而是他们普通的活着!这个真的很震撼自己的内心,我一直自诩自己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但写作这么一个可以打磨自己认知的优秀途径却从来都没有被利用起来,于是我痛定思痛,决定不能只停留在想的层面,而是应该也必须迈出第一步,于是,我开始在简书发布自己写的文章,目前已经更新两篇了!虽说自己刚开始写,有点像流水账,对读者来说,也可能没多大的用!但是我要迈开第一步,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最好就能做到第一,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给自己的成长多点耐心,毕竟我们都是进取型人格,而非表现性!
以上,就是本周的简书文章!至此我也将开启自己一周一篇的写作之旅!这是2017年下半年的第一个目标,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希望自己能成为1%,希望自己不辜负大好时光,希望自己能活出自己的模样!说实话,会很难,但是正因为难,才有坚持的必要和意义!说无数的大道理不如先从一篇文章开始记录自己的思考路径!至此也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对看文章的你有一点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