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老姜和远房亲戚二哥联系上以后,他就一直惦记着,得找个时间请二哥吃顿饭。
这个二哥说在陪孙子,孙子上高二,只能等孙子放假才行。
9月27日,我告诉老姜,重点校国庆节好像也要放七天假。
老姜听我说完,赶紧给二哥打电话,问他孙子具体的放假时间是哪天?什么时候能和我们吃顿饭?
电话那头,二哥说:“孙子今天考试呢,等他回来,我问完哪天放假,再给你回话。”
老姜这个急性子,放下电话就问我:“到时候是吃炒菜?还是火锅?还是铁锅炖呢?”
我和他说:“等时间定下来之后,你再问问人家想吃啥?或者问一下大哥。”
老姜又说:“其实在家里吃也行啊!”
我马上反驳他:“不行,人太多了,家里根本坐不下。”
老姜就是这样,想一出是一出的。那个二哥带着孙子,还有二嫂,就是三口人;大哥大嫂两口人,三姐三姐夫两口人,老四一个人,我们家还有四口。一共十二个人,在家里吃饭,多挤呀?不但没有那么大的桌子,也没有那么多椅子。
我真不明白他是咋想的?
其实,我又是知道他咋想的?他就是想少花几个钱!哈哈。
9月30日早上,他再次和二哥联系,问他国庆节这天在一起吃饭行不行?二哥告诉他,二嫂二号才能从下面的农场到局里来。
老姜又问大哥想吃啥?大哥说吃炒菜吧!
老姜就开始给饭店打电话订桌,又通知三姐和老四。
昨天早上八点钟,三姐和三姐夫就来到我家,给我们带来一兜自己种的油菜。
我们聊天到九点半多,老姜就张罗往饭店走。
到了饭店,老姜先点菜,12个人,本来打算点10个菜。老板说他们还会敬两个菜,我们就点了8个菜。
小笨鸡炖蘑菇粉条、杀猪菜(酸菜、血肠、五花肉)、炖大鲫鱼(一条一斤多,两条)、排骨炖豆角、油麦菜炒滑菇、麻婆豆腐、炒三丝(绿豆芽、干豆腐丝、粉丝)、酱驴肉。
主食是两盘驴肉馅蒸饺、一盘韭菜鸡蛋馅蒸饺。
十点半左右,二哥和二嫂带着孙子来了。他们和三姐快四十年没见了,但见了面,还是能叫上名字。
大哥大嫂、老四、女儿两口,相继到了饭店。
由于疫*情的原因,整个饭店中午就我们家这一桌客人。厨师做的菜就快的很,十一点菜就上齐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大家在聊天的过程中,老姜已经把一斤白酒,分别倒在能喝白酒的人杯子里了,这样,我们的跟前就有两个杯子,一个水杯,一个酒杯。
这种场合,我一般是多少喝一点白酒,我不愿意喝啤酒,嫌它在肚子里面占地方。白开水和白酒,装在一样的杯子里,我就忘了哪个是水杯,哪个是酒杯?
还没开始吃饭呢,我端起水杯想喝口水,竟然就端错了水杯,误把酒杯当水杯,也没闻到酒味,就这么喝了一大口,哇,酒到了嘴里,才发现喝错了。只好将错就错,硬咽了下去!到现在我没和任何人说,“自酿的苦酒自己喝”!丢人啊!哈哈。
老板的敬菜是:一盘炝花生米、一盘鱿鱼卷炒圆葱。
虽然是我家请客,但有大哥在座,老姜把“开场白”让给了大哥。
大哥把这个二哥和他们的关系向我们介绍一番,也就是这个二哥的爷爷与老姜的爷爷是亲哥俩,这么看来,还没有出五服,还算挺近的。
原来这个二哥的大舅嫂是我们这里的,他20多年前是投奔大舅哥而来的。
他也知道我们在这里,但与我们相距一百多里地,又不知道彼此的联系方式,直到九月初他和老姜在路上偶遇,分别了三十多年的亲属,能再次在这里相聚实属不易。
这顿饭我们吃了两个多小时,好像彼此想把三十多年未知的事情,都要告诉对方一样。
趁着国庆节小长假,大嫂又一展歌喉,唱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我们也情不自禁的跟着伴唱,非常应景。
老姜不胜酒力,喝了不到一杯酒,就有些迷糊了。我只好主动去埋单了!哈哈。
二哥把大哥、三姐、老四的手机号码都让孙子存在他的手机里,以后就可以经常联系。
没有不散的宴席,大家依依不舍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