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武汉黄陂,
村里好些青壮年还没回城,
都在等着“僵狮子”的登场,
集体开启最神秘的玄幻狂欢。
黄四是武汉城里的一名水泥匠,
来自黄陂的潘黄村。
找他装修的屋主都夸他手艺好,
但几乎没有一个城里人知道,
黄四还有另一重身份:
能通天的“将军”。
春节前他还在赶工的时候,
就接到村里打来的电话,
催他回老家玩“僵狮子”。
“僵狮子”是黄陂话,
意思是被僵住的舞狮子,
在黄陂和孝感一带流行了几百年。
这种舞狮又叫“将军狮子”,
舞狮子的人称作“将军”或“马脚”。
正月十三,龙灯集结,道士开光,
全村的锣鼓都敲响,鞭炮成堆成堆燃放。
黄四缠着红头巾,趴在香案上,
整张脸凑到燃烧的檀香木前,
祈求忠孝仁勇的将军降临。
几分钟后,只见他猛然立起,
四肢剧烈抖动,口中念念有词,
自称赵子龙赵将军附体。
黄四被“僵”住了,
证明他是有缘人。
彷如叱咤天人世界的“将军”。
一举手一投足,
牵动全村老幼的呼吸。
一吆喝一呐喊,
决定喧天锣鼓的节奏。
一年到头打工在外,
对客户点头,对老板哈腰,
只有在这个时刻,
完全沉浸于超凡的境界里,
如神如仙,如梦如幻。
正月十五,僵狮子进入高潮。
黄陂人讲究“月半大于年”,
可以不回家过正月初一,
但必须回去过元宵节。
过节就是为了看僵狮子,
生活在全国各地的黄陂人,
在元宵节前纷纷赶回来,
村子往往堵得水泄不通。
僵狮子白天在村里空地玩,
夜晚按照特定的路线,
挨家挨户串门吃香案。
僵狮子舞到哪里,
烟花爆竹就放到哪里。
这时候“喊彩人”会紧随狮子,
即兴唱诵,祈福驱病。
他们到生意人家,
喊“恭喜发财、财源广进”;
到有孩子读书的家庭,
喊“读书成才、来年高中”。
从村头到村尾祈福消灾,
从白天一直玩到半夜。
每个马脚的登场时间不能太久,
隔一俩小时,马脚就要回到人间。
黄四狂舞一阵狮子,猛然后仰,
四五个壮丁立即接住。
村中老人用手为其抹脸,
呼喊他的名字,念着“醒来、醒来”。
马脚一阵抖擞,清醒开眼,
犹如半夜梦里被唤醒,
方觉冷热疼痛。
围绕“僵狮子”的传说层出不穷。
据说,有老人喂“僵狮子”喝水,
马脚将瓷碗嘎吱嘎吱嚼碎,
还能“嗦”一下吃下火光红红的蜡烛。
据说,被僵的马脚不怕鞭炮,
一堆鞭炮缠身上噼里啪啦燃放,
依然面不改色。
据说,有马脚把四个指头宽的木棍折断,
力气大得要三四个壮丁才抱得住。
有马脚形容被僵的状态,
面对人们的好奇,
黄四自己也解释不清,
只能诉诸“心诚则灵”的套路:
“这个社会真真假假,
你信就真,不信就假。”
但是,有的人是套路不得的,
例如,自己媳妇。
这些彻夜神武的马脚,
醒来后才发现满口鲜血,满身伤痕,
回到家少不了挨媳妇的骂:
“你流了那多血,晓不晓得痛啊?”
“大过年玩狮子,玩得连命都不要!”
黄四知道媳妇担心自己的安危,
每次都答应卸甲不当“将军”,
但第二年却抵不住村中父老的劝说。
因为舞“僵狮子”有讲究,
如果村里决定舞,就要连续舞三年,
中间不允许停顿,停了就不吉利了。
当马脚的人,不是一个人逞威风,
而是代表全村老少,
僵狮子的来源,百年来众说纷纭。
有说这种习俗来自唐朝玄武门事变,
有说受鼓吹巫术的义和团影响,
也有说是当地祭祀和湘西苗家文化的融合。
黄陂人里做手艺和小生意的人比较多,
他们奔走各地,包容开放,
汇聚长江流域的马灯和苗家舞龙,
逐渐发展出独特的“僵狮子”。
元宵节过后,
纸扎的狮子头和写满村民愿望的红布,
一并被投入火中烧掉,让狮神升天。
第二天,黄四又开始踏上打工的征程,
继续兢兢业业地和水泥刷墙,
僵狮子静静躺着,等待来年的唤醒。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