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发生两起颇为相似的少年弑亲事件,传遍各种网络媒介。我在想:是如今网络瞬息千里的作用,还是古来就有类似这样反人性的事情?
据报道:去年12月31日晚,湖南衡南三塘镇,“13岁少年罗某因家庭纠纷用锤子杀害父母后逃离。其姐称,罗某沉迷上网,当日向父母要钱去网吧上网未果,遂锤杀父母。事发后,罗某曾用其父亲身份证购票前往云南大理。事后,衡南警方在大理将其抓获。”
又“12月2日晚9时许,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镇东安垸村12岁男孩吴某康,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被母亲打后心生怨恨,持刀将母亲杀死。3日上午,被邻居发现后报警。”
“受害人陈某(女,34岁,沅江市泗湖山镇人)被人杀死在自家卧室内,身上多处刀伤。凶手乃是其子吴某康(男,沅江市泗湖山镇人,六年级在校学生)。”
这两起事件有两个相同的特征:一是行凶者都是未成年少年;二是杀害对象都是至亲的亲人。
分别有两处细节令人啼笑皆非,惊讶不已。一是13岁罗某锤杀死父母后,居然冒用父亲身份证买票去大理。这全然像个冷血杀手,而且是个惯犯。其中,罗某冒用其父身份证能买票?居然可以蒙混过关?
其二细节是当派出所民警与吴某的叔叔和亲戚见他时,有这样的对话:
“你把你妈妈杀了,你认为错了没有?”
“错了……但是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
你说可笑不可笑?难道知道别人不可以杀,妈妈是可以杀的吗?
从中可以看出俩个少年心智不成熟,反映出在家庭教育,以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上积存着问题。
在这两个少年看来,父母就应该给他们所能给的一切,不能不答应。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恩。
这种心里思想认识的形成,我想跟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有相当关系。
每一对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无私无怨的给予。如今社会竞争压力,父母总想尽力给予孩子最好的。
生怕孩子吃苦,受委屈。比如孩子摔倒了,心慌急急上前去扶,明明孩子自己可以爬起来。其实摔一跤,也没什么大不了。
在平常生活中,缺乏正确的教导,让人本身藏着的劣性得以发展。
我们应该让孩子打小知道什么叫善良,什么叫感恩。
告诉孩子:这个世上,没有谁应该帮你,没有谁欠你。除了父母,因为ta们养了你。对孩子父母有养育的责任义务,但不仅是养,还要教育。
想想我们自己,乃至现在的孩子,我们陪父母散步,为父母洗脚剪发,拥抱父母,说一声“我爱你”,大概都是难为情,几乎没有的。我想大概是从小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没有得到这样的言传身教。亲人间缺乏交流,产生隔阂,变得陌生。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多半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比方,你想孩子多读书,就不要光嘴上说,自己去打麻将抽烟,不如自己坐下来拿起书。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更有说服力。
现代社会农村与城市的流动背景,有许多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外婆带的,与父母交流陪伴少。狗谁养就跟谁亲,人也差不多。
我想:并不是那两个少年冷血,而是在他们心里,父母是陌生的,对感恩没有概念,对生命缺乏敬畏意识。
如果自小懂得什么叫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的话,如果在一个良好融洽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对亲人诉诸如此反人性的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
也不能说就是社会的问题。我相信,这样的少年,这样的事件是极少数的。
有一点疑惑:为什么在面对孩子行凶时父母就制伏不了一个少年呢?还是我们的父母身体太疲惫,意识僵硬了?
生活让我们看清了更多的人性:对强者曲媚,对弱者同情。对,仅仅是同情而已。但是,从来也不缺少善良友好。
少年弑亲,我想到历史上的铁木真,他十二岁时射杀死同父异母的弟弟。我想是因为他记着他父亲临死前叫他报仇的话,心里装着仇恨。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兄弟,驱逐其父皇。是为了权势,是在他近三十岁时所为,完全是成熟的行为。不可与当今少年弑亲相提并论。
发生这样的事,总是令人痛心的。前车之鉴,可以为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