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Rick面试新人的感想——希望拿到offer的同学不要只写代码,学习如何与人沟通也是很重要的(大意如此)。
在不断提交修改代码的过程就是“验证”我和出题人思想是不是match的过程,所以如果果是程序员,理解PM的真正需求很重要;最终产品上线,用户的反馈会验证软件供应商的prediction和大众的需求是不是match。
因为代码没通过,私信群里已经通过了小伙伴。发现和他的沟通不是很高效,似乎他理解不了我的意思,翻来覆去就是说split啊,分号和逗号啊......我反复说了这些我都知道后依旧如此。原因可能是1、他没理解题目的真正意图,说了程序不是他自己写的 2、编程能力还需要up,没法把自己的东西讲给别人听 3、男生不善表达(这个可能性比较小,和他聊其他的还OK)
最近很有体会,在写一个小小的Python代码,拿到任务书后最先解读、理解题意,知道需求再和电脑“对话”,本质上看,我是先通过任务书和出题人交流,然后把出题人的思想传达给电脑,最终feedback给出题人验证“我”是不是理解并完成了出题人的意图。初高中做习题,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书上的知识,首先,把书上的知识作为“标准”(这里确保是标准量),设计出习题把“知识”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习题等方式填补,最后比较两者,判定我们掌握了多少(以score的形式体现)从这里看,学习的本质是“猜想”,猜想出题人的意图,而这种猜想可不是凭空的,而是经过大量训练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直觉”(要不怎么看见食物满脑子都想着吃呢)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同样也是一种学习,沟通是不是高效的在于双方书否理解对方的意图并达到目的。低效的沟通浪费精力和时间,最终解决不了问题,恩这里就要说到现在流行的IM(微信、QQ etc)社交网络以发送信息(新鲜神秘感)和接收信息(被需要感、忙碌充实感)让人“沉溺”其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而你完成了什么呢?
人与人之间的高效交流和沟通,我想是建立在“同理心”的基础上,比如说给别人发QQ号的时候,直接给号码要比截图来得好,发送号码时,用一条信息(方便复制存储)更好......类似这样的小tip会给对方带来很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