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是什么?是血缘的交织还是长久的相互守候?《以家人之名》切准了中国电视剧市场在亲情、家庭、成长方面的空白,播出伊始便收获了大量的好评和豆瓣8.6的国产剧高分
但和诸多国产剧一样,《以家人之名》在切入情感线后渐入俗套,评分与口碑都出现了高开低走的情况
开播之初,“国产的《请回答1988》”一直是这部剧的代名词,独特的人物背景设定和温馨、慢节奏的生活化剧情走向使《以家人之名》广受好评。
虽说后期人物角色混乱的感情线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但作为初分即过8.5的大剧而言,其在内容立意和细节处理上确实有其过“剧”之处。
·独到的人物设定
典型的人物身份设定,让这样一家“异父异母三兄妹”的组成“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也为后期剧情的深入埋下伏笔。
大哥凌霄经历了妹妹的意外去世、父母吵架和母亲离去,因而沉默寡言不喜与他人交流;小哥贺子秋出身农村家境贫寒,后被母亲抛弃由李爸收养,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和家的温暖,因此对“妹妹”有求必应,在家中懂事得感人,却仍会担心自己是这个家庭的负担。
而二人承受的来自原生家庭的打击和传统观念中以血缘之名施加的家人“义务”,也逐渐成为剧中的主要矛盾,引起观众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用心的细节处理
细致入微的细节处理是这部剧的另一个闪光点。
从小哥子秋刚到李家和后来的拖鞋的变化,显示出他正式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到网友津津乐道的凌霄和子秋房间墙壁一个人挂元素周期表,一个人挂地图;又或是小时候尖尖说穿袜子不舒服,到后来醉酒梦中说不舒服,凌霄立马知道忘记脱袜子。
众多温暖而细致周到的生活细节戳中了观众的心坎,小打小闹中永远不少的家人间的互相关爱也成了这部剧最精彩的亮点。
·直击痛点的故事情节
剧情的升华点也随着三个主人公的成长而缓慢揭开。
一边是大哥凌霄的母亲在分别多年后找到儿子说要补偿缺失的母爱,生活中突然出现的妹妹,不断想要将儿子留在身边的母亲,还有一直以“家人”之名劝说的外婆和舅舅,这来自“原生家庭”的道德绑架不仅让“凌霄一家三代女性好气人”的话题登上热搜,也不禁让人反思在血缘和陪伴之间哪个才是成为家人的要义?
而另一边小哥贺子秋的母亲离开儿子后不愿再相认,但懂事的子秋却从未放弃过寻找母亲的努力。同一时间点上,两位母亲完全相反的做法,又引出人们另一方面的思考,“以家人之名”的补偿究竟是以自己的意愿,把孩子控制在身边的强行“陪伴”,还是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决定他的人生,决定他是否想要见到自己?
相信观众都能在这“以家人之名“和”以血缘之名“的两个家庭的矛盾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步入俗套的爱情部分
继精彩开头和立意较高的定位之后,步入“青梅竹马”爱情部分的剧情渐显苍白无力。
以感情细腻、情感动人为主要看点之一的《以家人之名》在讲述爱情时的“胡乱拉郎”,“你爱我”、”我爱他“、”她爱他“复杂的感情线构起了传说中的”多角恋“,仓促的感情安排和强行加入的爱情戏不仅让观众大呼原先的美好的家庭生活剧变了味,也让原先讨论原生家庭和成长家庭之间的矛盾的定位变得模糊不清,导致评分和口碑的双下降。
虽然《以家人之名》以温馨的家庭生活剧开头,但从现在看来剧情正逐步向青春偶像剧发展,让许多人对这部剧表示可惜。
剧本的立意、细节的处理和演员的演绎都决定了一部剧的高度,但是决定一部剧上限的往往还是整个剧情的发展。各平台评分高开低走的局面,除了让人惋惜之外,也体现了观众不再满足于欣赏演员的外表,而对剧情的质量和立意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后期的剧情发展能否使口碑逆风翻盘,就更在于是否能避开“在亲情、爱情和友情里乱炖CP“的雷点,让情感发展更自然而非生硬。
(声明:文章内容均为原创,转载请标明来源;图片选自剧方微博和相关影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