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碰到读不懂的地方,就再读一遍;如果还是读不懂,就又仔细读一遍。一般稍难一点的材料,读个两三遍,也就差不多懂了。如果反复四五遍,还是浑浑噩噩,那就不得不放弃了。学习的结果就是,永远只是懂了个皮毛。当初对那些学霸,总是仰望,他们肯定是学习的天才,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这些学渣,就只能一直望其项背而不可得了。
于是我这只笨鸟,就只能用笨办法了。为了读懂《毛选》,一遍读不懂,就去读第二遍;两遍读不懂,就去读第三遍。因为目的就是为了读懂,所以在读《毛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时,从头到尾竟然读了七八遍。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读书方法的形式和以前没啥大的变化;只是这种方法的内涵彻底变了。
第一遍阅读,仅仅解决了文章中的生字词和参考材料,有些地方连字面上的意思都没读懂。
于是第二遍阅读,在文章要害处一字一句地读,务求从字面上完整地读懂材料。
第三遍阅读,就要解决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主旨句和中心句,在形式上构架文章的写作结构。
第四遍阅读,在写作结构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写作逻辑和写作思路。
第五遍阅读,总结分章中收集材料、分析与归纳等实用性知识。
第六遍阅读,对整理出的重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
第七遍阅读,对整体知识进行组块化处理,并用思维导图进行复盘。
第八遍阅读,学以致用,用实用性知识去处理参考材料。
经过这样的重复阅读,这篇《中国社会各阶阶的分析》我自认为彻底懂透了,和以前学完后的懵懵懂懂的状态大不一样。这样的阅读方法,有点类似与初中语文老师教我们学习语文课文一样,不同之处在于语文老师教我们学习语文课文一遍往往要达到两个以上的目的,而我这次是每一遍阅读只达到一个目的。这样的阅读,只有每一遍阅读的目的达到了才进行下一遍;有时,这一遍的阅读目的没有达到,就要将没有读懂的部分多次阅读,直到这一遍的阅读目的达到为止。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比较有用的重复式阅读了,每一遍带着不同的单一目的去阅读,务必使所有阅目的实现,达到完全懂透并能学以致用。
我想,这种阅读方法也可以用于科学材料的学习中,我想这应该就是所谓的重复式学习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