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因前世是金匠,眼中只能见到美丽精巧的事物,不愿意看见任何丑陋污脏。佛陀为了让他修不净观,让他从池塘中摘一朵莲花带回家,他目睹莲花的盛开和凋谢,得以领悟。” ——《月童度河 引》
未经修习自观,对自己越狠的人,对旁人亦越狠;对自己越严厉,对旁人亦越严厉;不能放过自己,终亦不能放过别人。人终究是要学习对人原谅和宽容,对生活妥帖和谦卑,从眼里容不得半丁点儿沙子,到反思自身胸怀气量;从对别人的伤害和腹诽耿耿于怀,到退一步闲庭云舒,窗明心净。
不是因为无力抵抗,不是因为妥协服软,而是承认这个世间不是乌托邦,不是真空无菌的实验室,它的运行和前进,并不只是靠正人君子,它有自己合理的容差机制,甚至你所看不入眼的,或才是人性里面生生不息的动力。
痛心、失却、不甘、犹疑、碾转、生离、老死…… 未经历种种人生变幻和矛盾反思,人很难学会真正的宽容和谦卑,年轻不免清冷自傲,情绪生则常一叶障目,很难从多个角度和立场看见凡人皆不易,你所认为对的,于某时某地极可能是错的,你越执着于一面,就越看不到其他侧面。敬那份决绝,畏那份自我标榜和情绪宣泄,无需责备旁人,首先正视自己的内心。
君子身边常备小人,圣母爱渣男,薄义配情深,黑白无间是非双生,你所介怀和唾骂的或正是你自身难逃的。孔子骂人极狠,想必不是自愿主张中庸之道,只是世人多善此道,遂成大流,谓人之成熟,其言善也,成另一慧根——只点化有缘人。
但应反思,为何中庸大国极易煽动公愤,殊不知情绪湮灭理智,公愤亦可杀人,很少人能向内叩问自心:骂人之前,想想为何别人招你骂;恨人之前,别人为何招你恨;甚至原谅别人之前,想想别人为何会选择伤害你?
人之矇昧无非:一,别人身上有你厌恶的品质,正因为自己也有,更让你难以接受;二,设定自己是受害者,别人只能当坏人;三,别人之所以真的成为坏人,或正是经你授权,所有伤害和不堪都曾被你默许。先反求诸己,你为何允许了别人损害你?你若曾捍卫自己,结局又会怎样?这是你自己的因果。
勿非议他人,勿海口自夸,所有说出口的道德正确、正大光明或问心无愧,不是背后难以告人,就是蒙昧无知地害人不浅。
真正严厉而有益的上师,应当珍惜。他们热肠挂住冷眼看穿,并不会道破别人的因果,只像利剑,利落干脆地削下人心的枝桠纽结,直截了当地穿透灵魂的恶和污秽羞耻。“观念的颠覆和破坏才是彻底的教育”,削开光明,直见性命,是需要勇敢和智慧的事情。
而揪着他人的错误或缺点不放,或只因控制欲超出了自身界限,在控制之前,解决、缓和、改变都是更佳的选择,除非你心里早有答案,不改判决。人生极短,变幻迅疾,独行故可不惭于影,但也不必固守在清高狭隘的长城之下,所有原则戒律,只该用于对付自己,戒除傲慢、妄思,逾越现实及他人的期待,且用流动的眼光照看人和事物,愿其终有得着和成长。
学会原谅,确实是一种能力和美德。于亲人,友人,爱人,陌路人,乃至自己,学会接受现实,僵硬的心才能真的柔软下来,现实无所谓“理想”和“最好的”,不过是你一厢寄予了非分的定义和厚望,终会发现无人可以真正符合你所期待,不要指责,不要控制,只需要承认。
了无期待,心亦殊胜,遂得独立自在。
接受因果,容纳变幻,度过当下,才能从自己,过渡到天地——
就像“我们应该竭力抵达的目标并不是真实的自我,而只是诚恳”。
2018.04.09 Liang
后记:
过去几年间,我以每年1~2人的速度削减周遭往来的友人,态度多为决绝坚硬。除因近年个人状态的不允许,更多是因为岁月年轻,不擅拿捏自身性情和精神洁癖,“我执”尤甚,身披利刺和逆鳞尤甚。近我者,无非被我外表宣示所蒙蔽或未可告人的套近;知我者,无一不保持足够尊重的距离或悻悻而逃,也唯独知我不善苟合,有义而不相从者得入我心。
或许轻易放弃情义之人亦难得情义眷顾,但所有选择皆有我的思索和决定。而今反思,亦不会再改初衷了,我用双份的勇气摘除不必的关系,御下彼此无益的面具和重负,愿你(们)有所得,锦前程,生欢喜。他日若相逢,是谓陌路故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