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步
通过synchronized关键字这种方式来实现线程间的通信。
(学Linux的时候学过共享内存通信,在C中通过全局变量也行,虽然java木有)
这种方式,本质上就是“共享内存”式的通信。多个线程需要访问同一个共享变量,谁拿到了锁(获得了访问权限),谁就可以执行。
2、while轮询的方式
线程A不断地改变条件,线程ThreadB不停地通过while语句检测这个条件是否成立 ,从而实现了线程间的通信。但是这种方式会浪费CPU资源。之所以说它浪费资源,是因为JVM调度器将CPU交给线程B执行时,它没做啥“有用”的工作,只是在不断地测试 某个条件是否成立。就类似于现实生活中,某个人一直看着手机屏幕是否有电话来了,而不是: 在干别的事情,当有电话来时,响铃通知TA电话来了。关于线程的轮询的影响
3、wait/notify机制
这里用到了Object类的 wait() 和 notify() 方法。(自行百度理解这两个函数)
当条件未满足时,线程A调用wait() 放弃CPU,并进入阻塞状态。---不像while轮询那样占用CPU
当条件满足时,线程B调用 notify()通知 线程A,所谓通知线程A,就是唤醒线程A,并让它进入可运行状态。
4、管道通信就是使用java.io.PipedInputStream 和 java.io.PipedOutputStream进行通信
总结###
分布式系统中说的两种通信机制:共享内存机制和消息通信机制。感觉前面的①中的synchronized关键字和②中的while轮询 “属于” 共享内存机制,由于是轮询的条件使用了volatile关键字修饰时,这就表示它们通过判断这个“共享的条件变量“是否改变了,来实现进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