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完了,在整个春节期间我都在看一本书《巨婴国》。从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很多事情的真相。我们总是以为的“缘分”,真的是命中注定,不过这个命并不是前世的命,而是在今生,在我们的童年。
我们做出的很多选择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对未知的惧怕让我们选择了可以控制的人、事、物,这样我们才能有安全感。胆小的人通常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因为害怕自己承受不了的事情发生,所以宁愿不去做。
安全感是如何丢失的呢?就是在父母抚育我们的过程中丢失的。一代代父母在懵懂中,靠着本能抚育后代,传承着上一辈父母的养育方式,于是伤害也代代相传。
正象武志红在他的书中写的,我们的头脑中存在着一种逻辑:我对你这么好(A),你就应该听话(B),如果你不听话,就该受到惩罚(C)。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想的,所以中国的父母特别喜欢听话的孩子。
当父母持有上面这种逻辑时,孩子不听话,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就应该用听话来回报我。我们还能说父母是无私的吗?其实父母并不是无私的,他要求孩子放弃自己的个人意志来换取温暖和安全。
真相是什么呢?我对你好,是我的选择。是因为我想成为一个好妈妈或者好爸爸。和孩子没有任何关系。是我的选择,是我的需求。因为当一个好妈妈(爸爸)让我的自我得到满足。
不要说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这种逻辑的错误,才能真正做到爱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意志,不因为我觉得是为你好,你就要听我的。
我和孩子经常为刷牙发生冲突。因为他总是不认真,刷牙时要么咬着牙刷想心事,要么把牙刷拿在手里,嘴里含着牙膏说话,要么就是草草地刷上两下,用一小口水漱口完事。
以前我总认为父母有责任让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有个好身体。只要看到他不认真刷牙,我就会心头冒火。指责他的不良行为。可是结果呢?这个习惯没有因为我说而停止,而是每次刷牙都如此。
看了这本书,我反思:我指责他其实就是持有上面的逻辑。我对你好,你就应该听我的,否则我就要惩罚(骂)你,你必须照我说的做。
发生冲突的原因就是我不接受孩子的选择。我给他讲清楚刷牙方法,不好好刷牙的后果就已经尽到了我的责任。至于他如何刷,是他的选择,他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孩子也是有独立意志的人,他要伸张自己的意志。因为我的压制,他在反抗中没机会去体验犯错的后果,他只是感到了压抑。
放弃错误的思考逻辑,我们才能放下自己的怒火,我们的情绪来自于我们对事情的解释。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不要假以为他好的名义,剥夺他的自由。孩子正是由于我们的剥夺,而害怕、胆小,最终失去了安全感,一辈子都在寻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