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以前的我,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假如再让我上一次大学,我会做什么选择?
那个时候,我跟妈妈谈论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不会,让妈妈着实伤心了一阵。那个时候,许多出去工作了的朋友“读书无用论”的说法,影响了我不少。再则,只是听大人的话,读书总归是好的,却不知道好在哪里。加之家庭的原因,觉得倒不如早点出来工作,倒省却了许多烦恼。现在时过境迁,再想想这个问题,答案却是迥异。现在这个问题重新摆在我的面前,假如再让我上一次大学,我的答案是:仍然要上的。
那年夏天,我站在村里的桥头上,桥下面的河水不紧不慢的流向远方,热风吹在身上微微出汗。我和M并排站在石栏上,望着小河的河底,我转过头对M说:“要不再等等?还有一年就毕业了,好歹拿个初中毕业证吧?”他不屑的回道:“等不了了,我这种人就不适合读书。早点工作,我快乐,爸妈也快乐”。
我说,“你就不怕以后后悔么?家里人哪个不想孩子好好读书,考上大学的。”
我还记得他的眼神很坚定,执着的说:“不会,再过十年二十年,我都不会后悔。读书,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从一个跟自己是一样大的孩子嘴里。话说回来,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便是取笑秀才的无能。后面他果真出去工作了,没有读完初中。他口中的工作,一般是五金和裁缝的学徒,两年之后出师再自己挣钱花。那会儿我真正的体会到孤独的感觉,从小到大的朋友不在一起了,去了很远的地方,半年才能见一次面。我还是认真上学,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一直埋头苦学,成绩却只是平平而已。这时便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家里人说的‘读书的苗子’。大学之前我没有碰过电脑,因为家人说那东西是洪水猛兽,玩物丧志。到了大学,我连基本的打字都不会,计算机考试之前才逼着自己学会了打字。我不敢同女同学说话,家人说‘早恋’不好,会影响学习。我不会的东西很多,日子过得颇为单调,我的世界里也就只有读书了。可悲的是,正是由于我的故步自封,我曾一度陷入了自我迷茫的阶段,如同死循环一样,成绩就那么一直吊着那里,直到快要高考才奋起直追。高考之后,虽然成绩不尽人意,好歹是上了大学。在家人眼里已经算是可以了。
进入大学以后,我不会玩,不会交际,感觉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非常大,迷茫亦很自卑,不知道前面的路怎么走。而上面说的,跟我妈妈谈论上大学的问题,也就是这个时候。第一个学期结束,走在回家的路上,碰到儿时玩伴,只是淡淡交谈两句,丢下一句“你还在读书啊”便没有了下文。回到家乡,感觉自己是孤独的,和他们的生活没有交集,在外面也跟不上同学的脚步,尾大不掉的感觉。
是不是觉得那个时候的我,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没有主见很白痴?是的。几年之后,再回头看,觉得那个时候的我,傻的都让自己没有脾气。当然,以后的日子也迷茫过,迷茫的时候就躲进图书馆里面看书,什么书都看,也多亏了这个算的上优点的习惯,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正是这个习惯,我喜欢上读书了。正是这个习惯,曾一度让我欣喜若狂,原来自己的问题,都是有答案的。大学毕业,我继续读研,算是弥补高考的遗憾——没有考上稍微好点的大学,这时的自己,心里不会再有迷惑了。研究生期间回到家里,还是会有人说“你怎么还在读书!”说这话时,声音顿时提高了一个档。我淡淡笑一笑,点点头,擦肩而过。
这个时候的我明白了,原来要走一条周围人没有走过的路,是异常艰辛的。人对于未知,有着天生的恐惧心理。他们不敢去尝试,怕吃苦头。正因为如此,当你走上这条路之后,自然也就没有一个引路人。走上一条周围的人没有走过的路,你会胆怯、害怕,闭着眼睛,就像在黑夜里前行。你闭着眼睛,在黑夜里走着走着,当你不再害怕的时候,尝试着睁开眼睛,才发现这条路上,原来是很精彩的。这个时候,你甚至会遗憾错过了闭着眼睛走过的那段路。
大学之后有几年没有回家过年,研究生的时候回家看到M的孩子已然好几岁了。我到他家小坐,他拉着儿子坐在我旁边,说:“儿子,以后要好好读书,向你叔叔学习”。我想,他心里还是后悔的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