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名而来,相隔几百里,车程六小时,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终于见到我心目中的教师楷模李镇西!
说李老师是楷模是偶像源自于今年寒假读李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正是因为这本书我对李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发自肺腑。除了感叹李老师的教育智慧之外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教师职业的钟爱,对育人真谛的践行,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当李老师站在烟台艺术学校的报告大厅里开口讲他的第一句话时,我就被他幽默的谈吐,率真的态度,儒雅的风度打动了。尽管李老师不足一米七的个头和略带光圈的头顶,年近六十的年龄,这一切都挡不住他作为一个教育专家的气度。他不愿坐着讲,而选择站在台前,他说要和大家互动,希望大家都参与进来。不知不觉会场的气氛就被带动起来了,大家都被他风趣而又真诚的话语感染了。报告厅里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和热烈的掌声。难怪李老师那么倍受爱戴,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李老师从1982年踏上讲坛讲起,一路走来那史诗般的烂漫教育生涯更是给我以及会场中的所有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师人生课!他爱孩子,喜欢上课,更喜欢当班主任。他从一开始就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孩子的天性,个性,人性,做富有人情味的教育,追求有意思、有意义的课堂,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们。他带孩子们去自然中玩耍,和孩子们摔跤、斗柺,踏青、郊游,在油菜花海里读诗歌,在皑皑白雪里摆大字,和孩子们骑自行车,请孩子们打他家做客,给孩子们写信,和孩子们一起写班歌,还给谷建芬老师写信求谱曲,他的真诚打动了这位老艺术家,从此未来班的班歌一唱就是三十多年。试问这传奇式的事情我们哪一个经历过?这和学生不带功利色彩的相融,我们哪一个做得到?即使李老师曾经不被认可但他依然坚信自己是对的,曾经被扣一个月工资但他仍无怨无悔地笃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他的心里,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才是他的使命,他相信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欢笑才是自己最享受的事情。所以他在自己的路上坚定的幸福地行走着。但他不是盲目的,没有原则的爱孩子。他深谙教育教学的艺术,他富有教育智慧,和创新精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会使用提问式教学。他执教苏霍姆林斯基《侄女儿的信》,让学生们把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他进行整理,分类,署上学生的名字,让学生谈自己喜欢如何上这一课,完全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早在那时候根本没有提什么以人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他的教法是多么新潮,而现在我们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基于疑问式教学的语文课堂,比起这,李老师的这种教法早了30年!而像抓住主问题剖析课文等方法李老师早就已经用过了!所以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如此富有教学智慧的李老师怎能不令人佩服呢!更令人敬佩的是李老师从来不给学生留作业,从来不刷题,他认为提高语文成绩的三把钥匙就是多读、多写、多背。他从接高一开始在午自休时间给学生读文章,一读就是四年,直到高考前夕还带孩子们去公园游玩。他创造过高考奇迹,全班50人有38人考上本科学校,除1人外其余都考试专科学校。
他在自己浪漫而又幸福的教育道路上收获成长和成功。在他看来自己的教学生涯是浪漫的、幸福的,因为他追求心灵自由。在我们听来,幸福的背后是无数滴汗水,无数个脚印。是李老师用执着和辛勤浇灌出的灿烂花朵。从1982年到现在,李老师写了76本教育专著,摞起来已远远超过自己的身高,读过的书籍汗牛充栋,收藏的与学生之间的通信无数。多年以来,李老师用心灵和孩子们沟通,关心他们的成长,喜欢研究孩子们成长中的问题,他用写信的方式和孩子们交换心灵,建立信任。他珍视这些带有自己真挚情义的文字。他把孩子们的故事写进自己的书中,他在写作中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他从老师成长为专家,他的教育理论从国内传到国外,他通过勤奋努力获得博士学位,他当上校长仍教语文当班主任……荣誉在李老师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教育道路上即既收获了职业幸福,又收获了心灵自由,更重要的是他还有桃李满天下。他用爱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蔚然成荫。更让我肃然起敬的是李老师说从1982年到现在,自己最不能忘记的还是1982年那个年轻稚气的自己那颗充满爱的教育初心!是啊,不忘初心,在教育大潮中始终怀有一颗最朴素、最真诚、最纯洁的教育初心,把自己的爱奉献给所有的孩子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创造出最美丽的教育童话!用李老师的话说就是“每一位教都应该是教育童话的创造者。”
也许自己一辈子成不了李老师这样的教育家,也许我只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平凡凡的教育工作者,但我从此刻起,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我会像李老师说的那样,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成为教育童话的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