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错挑了一个下班高峰期出门到图书馆。一想到路上车水马龙,连过一个红绿灯都要等三次的状况,我由心底涌起一阵阵烦躁。我打算用电台或听点音乐来转移烦躁,但是转移未果。我忽地想起昨晚自己做的第一次朗诵练习。
一
我麻利地翻开昨晚的录音,点击,收听。
这是我乐意报名的第三个社群活动,内容是做朗诵。报名这个活动的初衷是因为很久没有开口“说话”了。我在活动正式开始前的计划是朗诵诗,但具体是哪一类型的,还没想好。直到我看到书柜里封存已久的《泰戈尔诗集》。
这本诗集是由译者深幻和王立翻译的,作者是来自印度的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他出生于1861年,在1941年逝世,是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知道泰戈尔是因为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推崇和爱戴,还有那一幅在网上被转载到“烂”的合照。想起几年前买了这本诗集,又将其搁置的实况,我看着它不禁有点愧疚。稍一沉思,我决定在自己下一年的计划中添加多一项朗诵这本诗集。
要用时多久,怎样朗诵?
目前能想到的想法就是一天朗诵一篇诗,在社群活动里打卡,延伸至开设个读诗栏目。这本诗集有四个部分,分别是《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流萤集》。目前我已朗诵其《新月集》的第一篇《家园》。
二
家 园
我独自走在田野蜿蜒的小路上,落日像个守财奴一样正藏掖着它的最后一点黄金。
重听自己的录音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特别是用自己不标准的普通话去朗诵。尽管我读过“藏掖”二字,但我在开头竟听不清自己读的是什么?
泰戈尔的诗描绘的画面很美,田野的小路是蜿蜒指向远方,把落日余光拟作守财奴藏着的余光。
我忽然想起刚看到的天空。今天的气温骤降,昨天的灰霾飞散,蔚蓝的天空飘散着大片的白云。我出门时的天还暗下来,天空的蓝盛装着被太阳余晖染红了的白云。白云飘散,像是谁正大手笔地画下,美得颤动着观赏者的心。很想将一幕用相机拍下来,画面最好有落日余晖和万灯齐开时的亮。大自然的美和人工的美友好地糅合,或许这就是我爱上若干个黄昏画面的理由。
很快,太阳都落下了。美好的画面忽变,天空从暗灰开始一点点转变,直至无尽的黑暗来临。
三
日光越来越深地坠向黑暗,已被收割的孤寂大地默默地躺卧在那里。
突然间一个男孩清越的声音涌入天际。他穿过看不见的暮色,留下他的歌声横跨黄昏的静谧。
他的村屋就坐落在荒野边上,在甘蔗林的外面,藏隐在芭蕉和瘦高的槟榔、椰果和浓绿的榴莲的树影里。
我走过的地方没有“男孩清越的声音”,可我是穿过了“看不见的暮色”,到达了图书馆。
星光下我在这独行的路上驻足片刻,看见在眼前延展的幽暗大地正双臂环抱着数不清的家园。这里有着摇篮和床铺,妈妈们的心和盏盏夜灯,还有年轻的生命欢乐不尽,毫不知晓这欢乐对于人世的蕴意。
天气很冷,图书馆里依旧清冷。有两个母亲正辅导她们的女儿做作业,宽敞的阅览室回响着她们辅导女儿时发出的恼怒。快到期末考了,年轻的母亲为她们女儿的考试着急。调皮的孩子坐不住,只想赶紧结束这作业,能争取点时间看看图册。
“年轻的生命欢乐不尽,毫不知晓这欢乐对人世的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