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内外发生的,可能造成受害者身体、心理、性等方面伤害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的常见表现形式包括身体暴力、情感或心理暴力、性暴力和欺凌。我国多部法律法规都包含对“校园暴力”相关内容的规定,实施校园暴力可能触犯法律。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相关国际组织也进行了有关调查,并积极推进预防举措在各国家和地区的落实
全球半数青少年遭受过校园内外的同伴暴力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13至15岁的学生中,有一半人(约1.5亿)表示他们曾在校内外遭受过同伴暴力。
不论国家收入水平如何,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都会因此受到影响
不是动手才算暴力,“校园冷暴力”是对孩子无形的伤害
“校园冷暴力”主要是指师生或同学间非肢体的攻击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歧视、嘲讽、羞辱、漠视、孤立、疏远等行为,其最终影响在于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创伤。《中国青年报》采访显示,经历了校园冷暴力的孩子会有极大的心灵创伤和压力,校园“冷暴力”,发生于细微而伤人于无形。
校园欺凌最可怕的不是暴力,更刺伤孩子的,是无形的校园冷暴力
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在相关影评和网友跟帖中,那些隐藏多年的屈辱、那些无法磨灭的伤痕、那些放不下的过往、那些字里行间默默流淌的哀伤,无不引起人们的共鸣,而后化为一声叹息。
该片讲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场校园意外改变命运的两个少年,如何守护彼此成为想成为的成年人的故事 ,多数人的18岁都是明媚、快乐的,而他们却在18岁这个夏天提前尝到了成人世界的漠然。一场秘而不宣的“战斗”正在上演,他们将一起守护少年的尊严
当校园暴力不甘隐于黑暗之时,悲伤逆流成河
《悲伤逆流成河》》主要讲述了上海弄堂里一起长大的一对年轻人齐铭、易遥在校园内外情愫纠葛,并在一次次的流言蜚语中卷入校园欺凌,最终以悲剧结尾的故事。
女主易遥生活在一个黑色的世界里,对于她来说,充满欢乐的校园是噬骨的恶魔,校园暴力带给她的痛触及灵魂。
那些经历过校园暴力的孩子就像被人用刀子刺入肉中一样,深可见骨;多年过去了,伤口虽会愈合,但伤疤依然存在。
在2019年出版、涉及144个国家调研情况的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显示:欺凌的后果首先影响的是学生的学业。例如,欺凌受害者上学时缺课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他们的学校成绩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在77个国家开展的一项调研显示,欺凌行为会导致女生的数学、科学学科类的成绩下降。
除了学业的影响,欺凌行为还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很多被欺凌的孩子,感到孤独无助、夜不成眠,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
校园欺凌有3个特点
1*有敌意(有故意伤害的意图)
2*欺凌者和受害者之间实际或者感受到的权利不平等
3*欺凌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
校园欺凌造成受害人痛苦、羞耻、尴尬、恐惧,以及忧郁,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伤害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很多校园欺凌,往往都是以所谓的玩笑、恶作剧、捉弄开始,不断升级为冷暴力、辱骂、殴打等欺凌事件,有时候一次的恶意攻击、恐吓、侮辱,都足以让一个心理还不成熟的孩子崩溃,尤其对一个心理脆弱者来说,可能都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校园里常见的“冷暴力”有哪些?
1*被老师的忽视和不重视
一般来说,学校的冷暴力主要来自两大主体,老师和学生。当老师对学生表现出冷暴力的时候,通常都是用不理会、冷处理的方式,不管孩子想跟老师说什么事情,老师都是不冷不热的,明显地偏心。
虽然这一类老师是极少数,但是也不可避免会出现,毕竟老师也是人,会有自己的喜好,大多数老师就算不喜欢某个孩子,也能将这样的情绪摒弃掉尽量一视同仁,但是有个别老师就不一定了。这样的冷暴力不仅会让孩子觉得很委屈,还有可能引起其他学生的跟风。
2*被同学们孤立,歧视
而同学之前的冷暴力是比较常见的,从小学到高中均有这样的情况。孩子们朝夕相处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一些心胸不够宽广的同学还会怂恿其他学生一起孤立人,这种情况要么是校园暴力,要么就是“冷暴力”。
遭遇冷暴力的孩子,都会有哪些表现
1*变得很自卑
2*讨厌学习
3*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在学校的状况
幼儿园掀起一波“冷暴力”,家长在一旁沾沾自喜,却不知孩子受苦
比如,家长就会发现,自己家的娃在里活泼好动,叽叽喳喳。去了幼儿园后成了寡言的人,就是不和小朋友交流,明明在小区都能跟小朋友打成一片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问题呢?如果说自家的娃孩子在家里开朗活波像只雀儿,但是去了幼儿园回来之后变得十分内向不爱交流了,很多家长对此一无所知,以为是到了新环境不适应。后面就会自己变好的。其实校园里不只有霸凌,还有很多新型伤害在悄悄出现,它们能对孩子的内心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一辈子都梗在心头。
案例不多写,搜索有很多
那些遭受校园冷暴力的孩子,家长要这样开导
1、告诉孩子,错的是对方
2、寻找能接纳他的新朋友
3、让自己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