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讲到:秋季,用味厚的食物补偿苦夏的亏空,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俗称“贴秋膘”,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饮食传统。那么,这期与大家分享永嘉人餐桌上的“贴秋膘”。
永嘉,取"水长而美"之意,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里不仅有山间野味,还有数不尽的鲜味。尤其到了秋季,「鲜」有百种,鲜味蕴藏其中的有板栗炖土鸡、清蒸江螃蟹、红烧田鱼、煎焦带鱼、梅菜扣肉和黄豆炖猪蹄,都是味蕾的惊艳之旅。
情从胃起,一往而深,许多时候,想表达的情意,我们都搁在食物里,家人一拿起筷子就懂了。
1、板栗炖土鸡
十月前后,在麦田里一棵棵板栗树下有一个个大坚果会破壳而出,用饱满的果实填充着秋收的喜悦,应和了“七月杨桃八月楂,十月板栗笑哈哈”的谚语。
说起板栗,现在的孩子大约只知道糖炒栗子,未必知道板栗外面有层壳斗;即使知道板栗外面有壳斗,也未必真见过带壳斗的板栗长什么模样。
带壳斗的板栗长得像刺猬套娃,里头两三个兄弟挨着,浑身滚成了一个刺球。厚厚的刺球外衣里有一层坚硬的果壳,再里面还有一层深色的薄皮,最后才是果仁。
割完麦子,地上落了一地的栗子,有的还没熟,明晃晃的竖着青绿色扎手的刺,剥开外壳,直接露出里面新鲜的黄白色,这种的生吃是最好了,清嫩甘甜,香脆可口。
一到栗子成熟的季节,就要抓紧时间去捡了,不然美食躺在地上一久,就要被老鼠抢了先,只给你留下空壳。
九月重阳后,我们一家人去麦地捡板栗。爷爷顺着长竹梯爬上板栗树,用长竹竿打,我们兄妹五人在树下开心地捡着。爷爷一竹竿打下去,板栗团如雨点般落下,板栗也不时崩裂出来。
捡板栗要小心翼翼,没裂开的用火钳夹进竹篮,裂开的更要小心捡起果实。有一次,不小心,被板栗刺刺到手指,疼痛难忍。回家后,奶奶用针挑出刺来,好长一段时间,痛感才慢慢减轻、消失。
熟透了的板栗,尖刺已经变成青黄或棕黄色,自然开裂是最省事的,栗子自己从“战袍”里蹦出来的就更棒了,一颗颗棕色的坚果,在阳光下油亮得发光,捧一把在手心里,好像便闻到了爆裂开的栗子香。
除了糖炒栗子,小时候吃的最多的是水煮栗子,不过我真的非常讨厌徒手剥栗子,它硬硬的外壳让我十分头疼,对付它的办法就是连皮带壳上嘴咬。
在永嘉人的饭桌上,板栗炖土鸡是贴秋膘的主食之一。当土鸡爱上板栗,肥美的鸡肉与板栗仿佛一组黄金搭档,营养与美味相遇,令人欲罢不能。
爷爷将土鸡肉宰杀切块,奶奶将板栗煮熟后,拌以炒好的土鸡肉倒铁锅中炖,先要用大火煮开,等白气冒上来后改用小火来文。
慢慢地满屋飘香,开始是肉香,徐徐飘来板栗甜,待到香味越来越浓,板栗的甜味和营养就全部进入了鸡肉,特别是那锅浓浓的汤,这样的板栗炖鸡才叫板栗炖鸡。
吃鸡时千万别忘记要吸掉鸡骨头里的汤水,最好是把鸡骨头啃烂。吃完饭后,再喝一两碗板栗鸡汤,汤要慢慢地品,才能感觉到鸡汤里板栗的香味。
清蒸螃蟹中秋前后,在所有吃食中,最令人欢欣鼓舞的就是螃蟹,此时正是黄多油满、肉厚味鲜的时节。小时候,菜市场最是热闹,大伙儿纷纷挤在一起挑螃蟹。对我们生活在楠溪江的子民来说,最开心的就是夜间去稻草田里抓螃蟹,弟弟是一抓一个准,没一会儿,竹筐装得满满当当,尽是丰收的喜悦呀!
在《风味人间》第六集里,各种美食滋味丰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一道简单的蒸螃蟹。看到蟹肉沾进姜醋里的那一幕,我的口水就收不住了,想起小时候放学回家,中秋一转凉,就开始盼着爷爷拎一兜螃蟹回家。
做之前放到水盆里看它们横爬乱舞,有一次,胆大的弟弟伸手去抓,一不小心被蟹的武器——钳子钳出一道口子,霎时间鲜血溅出,疼得他哭天喊地。从那之后,弟弟一看到螃蟹都要报仇,拿着狗尾巴草去逗它,逗得它四脚朝天翻不了身,弟弟开心得笑得声音很大。
在温州,清蒸螃蟹是最常见的螃蟹做法。蒸锅加水后,大火烧开,将螃蟹放进去后开始调一碗蘸料,不多久就可以开吃啦。消灭螃蟹,只需要一碟姜醋,加一点白糖和黄酒提味,最衬蟹肉的肥美。
抓起一只螃蟹,再学着大人的样子笨拙地把蟹肉剔得干干净净。我独家吃蟹就是把挑出来的蟹肉拌着米饭吃,蟹香与饭香是何等的美味,大家可以尝尝。
红烧田鱼
在永嘉,秋季割完水稻,也是吃田鱼之时。永嘉稻田养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楠溪民间传说,三国吴时楠溪先祖就已利用稻田养鱼,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永嘉还是我国稻田养鱼的发源地之一。
田鱼是一种形似鲤鱼、味胜鲫鱼、鳞如鲋鱼、色若金鱼的鱼,是鲤鱼的一个地方性养殖品种,因习惯生活于稻田中,故俗称“田鱼”。它不爱跳跃,不易逃逸,露出半个鱼背在水面上,以腹贴泥,用两个胸鳍在泥田中“爬行”自如。
小时候,看到所有的鱼都生活在水里,看到田鱼生活在泥田里时,甚是奇怪,就问爷爷。爷爷说:“田鱼能吃掉害虫,松土增氧,保肥增肥,改善水稻的生长发育;稻盛稻花多,田鱼得到丰盛的食物,长得特别肥壮。”后来才明白楠溪人常说的“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的道理。
永嘉人的餐桌怎么能少了田鱼贴秋膘呢,它味美、性和、肉细、鳞片软,肉质肥嫩,少骨刺,其色、香、味倶佳,向为待客之佳肴。
我的记忆中,最美味的是奶奶做的红烧田鱼,那真是肉味鲜美。今年回家,我在厨房学习心心念念的红烧田鱼,与大家分享下它的做法,铁锅油烧滚,将鱼下锅,煎至金黄色后翻面。放料酒烧一会,加水淹过鱼大半,烧至水沸滚,待汤浓度差不多时,放点小葱,加少量鸡精调味就可出锅。尝一口,每一口都是永嘉的味道。
梅菜扣肉
在江南的饭桌上,总会有一碗时间酝酿的味道——梅菜扣肉。与爷爷奶奶制作梅菜的过程,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做梅菜的原材料是白萝卜叶和圆白菜叶,先把菜晒得蔫蔫的,放入坛中撒上一定比例的盐腌制成咸菜,再把咸菜切碎风干成梅菜。
现在,我就还原小时候奶奶的手艺。梅菜泡浸。五花肉蒸熟、炸透肉皮,切厚片,与梅菜、姜蒜同炒,五花肉盛入碗里,撒上梅菜,入锅蒸四十分钟,出锅时把肉反扣在盘中,就算完成。
夹一块五花肉,入口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梅菜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咸鲜爽口,它吸收了五花肉的油汁,味道立即丰富起来,五花肉又带着梅菜的清香,互相融合,伴着白米饭,最简单的搭配也是最幸福的搭配。
黄豆 炖猪蹄
软软糯糯的猪蹄,一直都是最受欢迎的美容餐,那种爽滑Q弹,好吃到销魂!贴秋膘,一定要有猪肉,才能贴膘呀!
在家中,奶奶会换着花样炖猪蹄,常见的有黄豆炖猪蹄,还有干挂豆角(温州话:扁担豆干)炖猪蹄和一种树皮炖猪蹄,那种树皮叫(温州话:bai lou ci),是永嘉特有的香料。它来自一种带刺的树根,吃的是树根脱下的皮,气味刺鼻,与猪蹄炖煮时,有一股浓浓的树皮香,让人欲罢不能!
牙口不好的奶奶最常做的是黄豆炖猪蹄,她炖的猪蹄软烂入味,一咬就脱骨,加上豆子的绵软浓香,越吃越上瘾。
醇厚的汤汁与香糯的肉筋,在口中缠绵,吃到最后,连骨头都要吮得干干净净。
我最怀念的是每到气温下降,黄豆猪蹄汤汁隔天结冻成的冻胶,馋了就去饭桌上偷吃冻胶,那Q弹爽滑的猪蹄简直停不下来呀!
花样吃带鱼
温州水陆皆吃,分享完山间美味,再来分享大海的味道。东海的带鱼是温州人最常见的海味,它肉质细嫩爽滑,鱼刺也特别细,味道鲜美,吃起来有“粉粉”的感觉。
小时候,我看奶奶做带鱼通常有两种方法,今天与大家分享。第一是油煎带鱼,第二是清蒸带鱼。
油煎带鱼
首先将带鱼去肠、去头尾、刮鳞洗净后切成5厘米长的段,然后用姜末、花椒粉、大料粉、盐腌制一下,淀粉调水挂浆。锅中放橄榄油烧热,将带鱼段取出,逐个下入油锅,慢火剪至两面金黄时,捞出装盘,即可食用。
清蒸带鱼
分割成均匀的几段;用适量料酒、酱油、盐、味精腌制5分钟;盘底摆放姜片、蒜片、葱丝,上面依次摆放腌好的鱼段,并把腌料汁倒入蒸盘;入锅隔水蒸制,开锅后8分钟关火,焖2分钟开锅;再起油锅,油热后,加入红椒丝、蒜片姜丝,炒出香味;浇在蒸鱼上,撒上葱丝和香菜末,即可食用。
有时,问自己为什么这么胖,那真是管不住对美味诱惑的嘴。说好的明天要减肥,往往就只是说说而已。随后想想,一个人热爱生活、热爱美食,何错之有,胃和心,总要有一个得到满足才算是生活。
所以,全世界的迷茫和忧伤都可以用美食去填补。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携所爱之人,赴一场美食之约吧!
各位吃货们,今天秋天的美食分享至此,下期再与你分享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