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打扮一下自己,明明二十多岁的小姑娘,看着跟三十多岁似的……”
什么?我从没有想过,在别人眼中的自己竟是这个样子!简直太受打击了。
这是刚毕业参加工作那年,同事对我说的原话,而且还不止一个人对我那样说过。
但他们说得很对,那时候的我真是“土得掉渣”。
本人除了比较瘦略显“苗条”外,不会穿衣打扮、不注重外在形象,更别提什么气质了,整个人看起来也没有年轻人该有的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后来有人对我说,当很多人对职场中的你讲“你显得好小呀,跟个大学生似的”时,除非你真是长得非常清纯,别人才这样夸你;
否则,别人的言外之意就是:步入社会就要注重外在形象,不要再跟上学时那样不注重穿衣打扮了!
其实,现在很多孩子已经非常注重外在形象了,不会像当年的我那样不堪。
当然,这里所说的外在形象,并不是说要长得多好看,也不是说要打扮得多时尚,而是说要有管理形象的姿态。
著名主持人、媒体人杨澜曾说:“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一个人的形象,就是一张名片。衣着得体、外表端庄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我成熟的表现。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先生曾说:人绝对可以貌相。相貌也不单是外表,是配合了眼神和谈吐,以及许多小动作而成。这一来,看人更加准确。
今天读《活好2》一书发现,百岁老人日野原重明先生生前也是非常注重仪表仪态的人。
日野原重明先生,不仅是全世界职业时间最久的医师之一,还是知名畅销书作家、演说家,每年参加超过100场演讲。
但,即使工作再繁忙,老先生也坚持认为,年老不等于邋遢,身体的“衰老”和心的“衰老”不是一回事。
101岁时,老先生说,自己要尽力时刻保持“101岁依然精力充沛”的状态。
有时候,老先生一放松身体就会向前倾,但一想到自己会被大家关注,就立刻挺直身躯,重新保持精神抖擞、抬头挺胸的状态。
104岁时,老先生写道:“礼仪”不仅指举止和礼貌,还代表一个人的做事方法、风格、作风。
即使上了年纪,老先生依然非常在意每天的举止和生活礼仪,会时不时地像照镜子那样,检查、反省自己,最终养成了一有空闲就好好审视内心的习惯。
老先生曾说:“对我来说,出门前留意穿衣搭配,就像出入公共场合时带着护身符。”
他会根据季节变化和当天的心情,选择相应的外套和领带。
尤其关注自己的西服口袋巾,每次出门前,他会从家人精心准备的几条里面选一条自己最满意的;
为了让它效果最好看,老先生会在镜子面前摆弄半天,努力让口袋巾看起来更蓬松饱满。
老先生每天都反复试验不同的礼仪和风格,凸显自身魅力,希望呈现一种令人信赖的风格,端端正正地站在别人面前。
因为他相信,这样努力接触的人也一定会善意地接受这种一贯的“风格”。
以上就是老先生对礼仪和时尚的理解和思考,他的这种积极追求良好的礼仪形象,和拥抱美好人生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和学习。
良好的外在形象,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种积极饱满的生活态度,代表着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个成功的形象,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它展示给人们的是自信、能量、尊严,它让我们对自己的言他举止有了更高的要求。
心理学教授马瑞·比恩博士曾得出过这样的结论:
两个人相互之间给对方留下的印象,55%取决于外表,38%取决于声音,只有7%取决于当时说话的内容和背景。尽管得体的形象不一定是成功的保证,但不得体的形象注定要失败。
因此,无论处在哪个年龄段,我们都应该注重外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