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的作者简·麦戈尼格尔是TED的演讲者,她提出的“游戏,人类文明的基本组成部分”、“游戏填饱了我们的饥饿”、“人人都是玩家“等观点,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最具突破性的观点“。的确,这本更像是一个方法论书籍,里面引用了很多游戏,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告诉我们,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工作学习变得更美好。
《Reality is broken》一共分为四部分:游戏化,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趋势、游戏化的四大目标、游戏化的运作机制和游戏化带给互联网时代的现实价值。采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部分提出了为什么(why)需要游戏化;第二部分详细解释了什么(what)是游戏化;第三部分解释了游戏化怎样(How)运作;最后一部分阐述了游戏化的价值和时代(when)。通过清晰的结构,让读者轻松读懂和理解游戏化的正向作用,从而纠正对游戏的偏见。我在阅读本书时,加深了我对人生这个游戏的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我的人生观是:人生就是一场不能重来的游戏,我们每个人在下生的那一刻,已经被选好角色和技能。我们需要不断的打怪才能解锁新的技能,才能升级,才能顺利过关,才能冲向下一关卡,才能不被KO。换言之,人生如戏。这个游戏跟我们玩过的游戏都不一样,他除了空前的宏大以为,更加让人发指的是,他不能再玩一次,每个玩家只能继续或者被KO。当然这个游戏也令人叫绝的地方,那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自定义的你的目标(goal),没错,你的人生你做主,你可以随时更改目标。但生命也是有进度条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或者说,怎么样的人生才不算白活,一直是我探求的。
幸福
这是我希望生命中有的第一个关键词。书的第一部分就为我解读了为什么游戏能够让很多人沉迷其中,答案也正好的跟我的关键词相契合。游戏有4个决定特征:目标(goal)、规则(rule)、反馈系统(feed back)和自愿参与(voluntary participation)。四个特征让玩家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从而获得自豪感。既然,这样的特征能够让人进入心流模式,那就把它映射到人生这个游戏中好了。比如,我最近在做dribbble、写文章、发视频、练习手绘、学习英语,我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提高个人影响力(goal),这个定下来以后,面对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就可以进行取舍。那么怎么做呢?每天做一件提高个人影响力的事情,5个月后第一次check成果(rule)。把大目标打碎到每天这样一个小单元中,能够让每天都充满干劲,同时给出时间限制,无限期会消磨斗志。目标和规则清晰后,反馈系统(feed back)来源于粉丝数量、自己技能以及队友的点评三方面综合。为什么不是单方面的?因为这个世界很复杂,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判,否则会导致过于偏激或者跟目标背离。这样清晰的整理思路后,每一天我都是满满的,充实的度过一天,看到每天的to do list 全部check后,内心是幸福的,还有什么比没有虚度光阴更让人开心的呢。当然这是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只需要无脑的check事宜、积聚能量。
价值
这是生命的第二个关键词是价值。这也是反馈系统的一部分,我自愿克服不必要的障碍,所以期待更多的价值。比如更满意的工作、更有把握的成功、更强的社会联系和让生命更有意义。那么首先的知道,这几个的组成。
更满意的工作
所谓更满意的工作不是环境好、工资高,这些只是相对的,本质上应该具有的特征是:
1.反馈快速又强
2.影响明显生产力
3.目标和步骤清晰
这也是我为什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原因所在。当然,帮助别人是一件能够让我感觉到自己价值的事情,现在老师这份工作,正好跟我的这个价值观相契合。同时,目前工作中的反馈来自学员、同事和领导,多维度高效的反馈,保证我能够及时的调整着力点。如果,你的工作中并没有这么多的反馈怎么办?很简单?多索取反馈,你就会获得更多。相比前两个特征,现在工作的事情相对比较杂,目标和步骤都在做中探索。好在,我有定目标和规划的习惯,所以能够帮助自己建立清晰的目标和步骤。
更有把握的成功
如何看待失败是我们能否持续坚持某件事的关键所在。很多人因为失败后心理受挫,选择折返或放弃。当然确定某件事是自己决策失误,将失败看作是征兆,学会放弃也是一种面对失败的一种较为理性的态度。然而,面对只需要坚持就能成功的事情,很多人也缴械投降。这些人大部分是被坚持路上的各种失败吓到了,他们不敢面对失败给心理上带来的打击。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擅长坚持,怎么认准一件事就能坚持到成功,拿到我失败不难嘛?港真,我也是个女子,但是可能比一般人多了一份理性。失败后我会伤心10秒,然后我就回去分析,为什么会失败,然后去发掘自己还能提高的地方。然后,我就回欣喜的发现,我还可以再玩一次,原来失败比成功更有意思。在成功中,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但在失败中我们会看清自己。所以,面对失败的积极心态就是我们的成功。
真正擅长某事,还不如没那么擅长有意思。
更强的社会联系
游戏中我们跟队友的关系是一种极强的联系。共同完成同一件事、同一个目标能增强彼此连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产生很多情感,比如尴尬、愤怒、骄傲等等,同时也会培养很多能力,比如想沟通、协作。书里给出了个很有趣的词“快乐尴尬(Happy Embarrassment)”,正是这种尴尬加强了社会联系。我们常常会给失败的队友一些Trash-Talking,这些打趣的话对队友来说是种反馈或正向刺激,对彼此来说也是面对失败的最佳的状态。当队友获得胜利,作为队友,我们会由衷的为他的胜利感到快乐甚至骄傲(vicarious pride)。所以,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向心力足够强的团队,就带着队伍一起模拟在游戏中吧。
更宏大的意义
游戏是这个一成不变世界的替代品,能够让我们告别无聊、焦虑、疏离和无意义。但我认为,在这个纷杂的时代,游戏的魅力所在是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和优势、薄弱点,以及自己想要什么,从而指引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并非常态,他是罕见而艰巨的心理成长。
运作
了解了游戏的特征和目标,我将自己的工作调整到游戏的模式。比如上周开始在“玩”dribbble、bilibili和手绘,我们教研部一起行动,虽然只有三个人,但是已然是一个团队。这样我们可以更快速的对标,对目标的定义更加明确。同时,我们在数量和考核标准上制定了相应的规则。三个人共同做一件事,保证积极性的同时,可以得到更加快速的反馈,除此之外我们三个感觉更加抱团。短短的一周时间,我觉过的充实无比,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喜欢这种“人生如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