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
这周终于有空去看了由冯小刚导演的六七十年代戏《芳华》。本来以为主演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姑娘,所以没有多大的兴趣,谁知道看的时候,眼泪四流,全程为剧中的人物的身世遭遇难受得几次哽咽,控制不住自己。
旁边有小姑娘,看着看着睡着了,是的,像这种没有经历不公平的待遇,还没有在社会中受到排挤,没有在全心全意付出爱情的过程中被辜负,没有感受到世态炎凉,没有看透人情的冷漠,没有受到大集体的欺压,没有在那个大时代浸染过,是不可能体会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中所表达的意义的。
好多人可能在为那个时代的人抱不平,叫委屈,但是你以为这个年代,就公平公正了吗?
冯小刚的戏,总是有它现实意义,有的人,看完等于缅怀了一下青春,有些人看完会更加珍惜身边那些善良诚实的人,有些人会审视身边的朋友是不是精致利已主义的人。有的人会审视一下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不是也如剧中环境那样,每个人只顾及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从来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只想从别人身上占得一点便宜,过后却从没有感恩之心,当一个为集体,为个人奉献了所有的人,受难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一句话。这样的集体难道不叫人寒心吗?剧中只有一个姑娘何小萍在人称活雷锋刘锋受到诬陷,发配到伐木连的时候,她一个人不顾集体的岐视,站出来送刘峰,因为她知道幸福很难,被善待很难,所以她懂得珍惜和爱护善意。然而那些让刘峰吃饺子皮,他吃饺子肉的人,那个刘锋为了他结婚自己花钱为他打了一对沙发的人,那些让刘峰从北京带一堆东西来的人,那个接受了刘锋让出进修名额的人,那个他全心全意爱着的姑娘,为她煮面条,为她挑脚泡,为她放弃进修名额的女人,这些人非但没有出来送他,在他受到诬陷的时候,这些人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话,眼睁睁地看着他从一个战斗英雄沦落为一个受岐视受惩罚的人。这个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艰难困苦的生活,谁也能挺过去,可是在艰难的岁月里身边总是有一些冷漠自私自利的人,那会怎么样呢?
泾渭分明,黑白有度,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的何小萍在受到厚待的时候疯了。
许多人在为活雷锋难过,我真正的泪点却是为这个从小饱受命运不公的姑娘而几次哽咽。影片中的何小萍,一开始,就是以被抛弃的者的形象出现;母亲和继父不喜欢她,弟弟妹妹欺负她,亲生父亲,在六岁那年后,她再也没有见到过。当文化革命以后,那些高干子弟们,都收到了父母平反了的消息,收到了家里寄来的珍稀的礼物。何小萍收到的却是父亲从劳改场寄来的遗书,和自己寄给父亲的信。这时候的何小萍,只有和着泪水自己吞。谁又能体会她的苦。唯一让她感到一点安慰的,就是身边还有一个活雷锋,能在她最难的时候体谅她。可是最后,连这点慰藉也没有了。好人刘锋也受到不公对待了,姑娘连最后的精神支柱也没有了,她彻底对这样的集体寒心了。当一个人寒心了,你再给她任何别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她也不会感到任何一点温暖。
我很同情小姑娘从小就没有得到一丝温暖,当她在家庭没有感受到温暖的时候,渴望得到集体的温暖的时候,得到的只是嘲笑,只是冷漠和世态炎凉。
冯小刚真的只是在可怜这个小女孩吗,我觉得不然,现在的大环境,也不缺这样的人。好多人挤破头脑只是为了出人头地,只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当他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他就会忘记自己当初是怎么受到压迫的,开始要仗着自己的权势,自己的身份欺压别人了。开始把人分成三流九等对待了。只要身份比他低微的人,说了一两句不好听,就要把人往大不敬方面算了,事实不是别人不尊敬,确实是你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
有人告诉我这个世界是不公平,当然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就不可能公平,只是像我这样一个人,还不能体会到不公平吗?这是要我们接受不公平不公正吗?也让我们做一个不公平,不公正的人吗?
就像剧中的刘锋,一辈子做尽了好事,最终落得个残废,妻离子散,而且生活也远远比不上那些从前就是精致利已主义的人。可是这样我们就不去体谅别人,不去为别人着想,只做一些利已的事情吗?不,如果连我自己都这样的话,那这个世界真的很可怕,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
田大壮说:“不管这个世界让人绝望到什么程度,都要坚持做善良的事。”
我们做好人,不是为了回报,只是为了成为更自由的人,而不是身手枷锁。
我能做的只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并看到那些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