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让人们变得越来越懒惰越来越被动。我不知道答案,但我试图在寻找答案,有限的是我也只能根据我周围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古今中外,大众缺乏主动性已是事实,不必争论。也不必比较今天的人和古人比哪个时代的人们更懒惰更被动。但仅仅就这一情况可以小小尝试寻找一番原因。我首先想到的是物质生活的过剩和什么事都过于便捷所致。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就是曾经的欧洲诸国、美国或日本,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爆棚,等过了这个阶段自然会好。不过,时代情况毕竟不同,它们的当年没有时下的互联网生活,以及人们的观点、意识、认识等等都大大不同。难以从一个大的总结中找到答案。而我们是明知道这样的情况却身不由己,毕竟是“人在江湖”。我们知道极简主义的生活很好,在自身认同的情况下也很难真的做到。由于商业、经济等领域对大众的吸附力,导致人们的行动力越来越差越来越迟钝,就像自从有了外卖后人们越来越少自己做饭一样,而难以说清的是这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或情况。所谓存在即真理并非因为某事情本身的存在是真理,而是一系列甚至是如网状般的联系让很多事显得像是真理。
而物质过剩会随即引发出由于贫富不均继而差距会越来越大而导致的一小部分人物质过剩而更多数人的物质短缺的问题。前几天看一个讲郁达夫的讲座,五四时期的作家们如老舍都瞄上了人力车夫这个群体,我突然想到他们仿佛就是今天的外卖小哥。一方面叫外卖的人在“剥削”他们,一方面他们又希望送的餐多,这样他们才能挣的更多。当年的知识分子坐在人力车夫的后座上,觉得自己很罪恶,但人力车夫显然是希望被“剥削”的。而今天的现实是如外卖小哥的大众更多的是物质条件非常不好的。所以物质过剩这话至少要分两头来说。而落到具体的人身上时又会有很多反驳性的说法。就叫外卖一事来说,可能就有很多种说法,叫了外卖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转化为更高的生产力、不做饭了直接吃现成了可以留出时间多休息,甚至直说自己刷短视频而没有时间做饭等等。
继续说下去也不仅仅是物质过剩的问题了,就连书籍和抽象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都过剩极了,搞的人十分疲惫。但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消费的全面升级又会引发什么问题呢,也可能更糟。随着时间的推进,似乎离人类整体性崩溃不远了,但又可能有另一番突破。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时常吃的是不够的,吃什么玩什么都要节省避免浪费,现在是各方面的输出都要更多更大量,相信还有更多因为我个人的限制而想不到的离奇形式。世界本没变是基于世界本身来说的,但基于人类自身,世界在变大,大到我们的尝试、理知和感知能力都在经常变动,已经觉察不出自己的疲惫了。人们的常态感知也在悄然升级,我们已经不知道自己很疲惫了。
最近从很远的图书馆借书这件小事就让我感觉到了便捷的副作用,曾经遇到喜欢的书就买,网购很方便也便宜,买了之后随性而读,时间不定,没有阅读计划以及任何限制,实际上我的阅读本身是懒惰了(阅读与否和阅读本身是两件事,不宜混淆)。感觉上读了很多书,但实际上收效并未有感觉上来的那么多。给我敲响了警钟。被动的可怕之处就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这个部分,它是个绝对盲区,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