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头:
今次谈的是“拍照”,准确说是“手机拍照”这个相对简单的技能。因尚不够格轻言摄影。
另,本文经验分享不包括:
1、美图、p图、脸萌、Prism等等一大部分自带特色的软件。其作品效果更多在于软件使用的纯熟度,时间和创意。
2、特殊拍照。比如超大的星空图,极小的昆虫触角,移轴照片等,需要借助设备等条件的拍照。
针对的是正常人发布于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的照片,基本能够应对以下品类:人像(自拍,晒娃等),小物(美食,植物),风景(佳景,凡俗)。
并且没有示例图,这是我纠结了好一会儿的考量。希望读者更多关注文字的说明,在脑中脑补画面。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一、角度“怪”起来
这应该最快能够上手改变你的拍照结果的方式了。
为什么大多数人发出的照片,不仅无法印象深刻,甚至眼光都无法停留超过一秒呢?
因为仅仅“拿起手机就拍”,把拍照变成意义不大的“记录而已”。结果是,你通过Ta的眼睛(照片)只是看到了其他平常的事物,除非事情本身罕见重要,否则无法令人眼前一亮。
所以下一次,当你亮出镜头时,可以试着:
1、蹲下来平拍或仰拍;
2、踮起脚尖抬高手臂俯拍
这会是最快让你的照片呈现不一样景象的方法。
这也是为什么你会看到那么多或趴或躺或爬树的摄影师的原因。
二、主体“推”出来
在上一个技巧的前提下,要突出你拍照的主体对象。
步骤有二,首先把你对象放在画面的视线中央。前期可以借助开启九宫格的线帮助你。主体放在中间矩形的面上聚焦效果都不会太差。
其次,尽可能简化背景,即常说的背景不要太杂。这也是当你看到用单反拍出的背景虚化,主体清晰的照片时会觉得高大上的缘故。屏蔽了大多数无关的背景干扰,所以第一反应会很专注。
如果你的设备支持虚化当然最好(部分双摄像头手机可达到比较自然的虚化)。如果没有,就老老实实滴变换你的方向方位,把你想要表现的主体置身于背景相对简单的地方。
三、“三”是好数字
两种场景使用:
1、多个相似的物品摆放时的场景,比如一群动物(包括人),一堆美食(蛋糕等)。尽可能让你的画面里只出现三个清晰的物体。
2、如果不是整齐排放的情况,尝试让物品摆成三角形。这样的摆放画面看起来会更加稳固,舒服。
Ps:这个技巧得益于从前助理过的一位美国艺术教育家Jacuelyn Thunfors的启发。自此使用甚多。
四、后期正确用
同样,磨皮美化大眼瘦脸和过于风格化的滤镜等不在谈论范畴。
个人认为适合用到的后期操作,
1、是画面裁剪及角度调整,目的都是让主体重新回到视线中央,无关物体进行一定的切除;
2、是白平衡亮度和部分增色的滤镜效果。在手机自带的编辑器以及一堆乱七八糟耳熟能详的图片软件外,我最推荐Google Photo,它的编辑中“自动”(调节白平衡和亮度)按钮,比乱加滤镜强多了。
最后(算半个)、多拍,多删。
一切的技巧都只是锦上添花,根本的提升照片质量的方法,要通过大量欣赏好的设计,好的作品,形成一定的审美(丑)能力。然后....删。
对自己的作品严格一些,看不过去的作品就没什么留存的价值。十张不咋滴的照片也无法合成一张让人心动的作品。
百取其一都远不过分呢。
认真的拍照者,注重质量而不是堆满图库。
Ps:对于纠结于器材,认为好的作品定出自高级设备云云的朋友,我的看法是,好的贵的器材貌似更容易出好作品的原因,应该是你用的时候更认真罢。
以上属个人践行的见解,请懂行的朋友们指正,笑脸,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