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书的确是一种享受,只是简单的文字词语中却夹杂着淡淡的愁绪,他用文字绘画渲染这一幅如诗如画的景面,“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仅寥寥几笔便描写出了湘西边境的简单生活,在这个满是钢筋水泥的时代,更是让人向往和欢喜。
沈从文先生曾说,“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多数都同水不能分离”,即使离开开了那条河,沈先生所写的故事多是水边的故事,其满意的文章也是以水作背景,因此沈先生的文章就像涓涓小溪,滋润着心田。文字也多是呈现清新唯美的形象。
“每一只船总要有一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一个巢。”《边城》中的老船夫,五十年如一日的摆船渡客,忠厚老实,任劳任怨,慷慨大方。同样的他也是一位对孙女慈祥,仁爱的爷爷,他将对女儿的爱寄托在孙女翠翠身上,他愿意为翠翠的一生付出一切,但事与愿违,由于老船夫的犹豫不决,害怕翠翠步入女儿后尘,因此对翠翠的人生大事十分谨慎,这也导致傩送对老船夫的反感。
对于老船夫的去世着实令人惋惜,老船夫为了翠翠的幸福,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受了别人的误解和冷淡,最终还是带着无奈与愧疚在孤独中长辞。
“黑黑的皮肤,光光的眼睛如水晶,天真活泼如小兽,善良淳朴如黄麂,从从容容无心机。”文中的翠翠在沈先生的笔中就如一个精灵,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少女的情窦初开却因为内心的羞涩与矜持,让她对傩送难以付诸行动。在《边城》中,二老从川东押物回茶峒,喊过渡,翠翠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跑向山林,老船夫却故意不理会,进一步的导致二老对翠翠的失望,空留遗憾。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边城》的文末不禁让人感叹,坍塌的白塔修好了可睡梦中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修好的白塔就像是翠翠最后的期望。好似“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即怀着希望也怀着绝望,独守着那艘渡船,等候他。
《边城》笔调朴素中带着恬静之美,淡然之美,每一个文字都透露着一点忧郁,简短的语句中带有湘西人民的纯朴民风,每一个符号表达着湘西人民的风味人情。每每读去仿佛带有一股甘甜,沁人心脾。
整篇故事下来,并没有波澜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激动人心的高潮,而是以小清新的文风,衬托着边城的质朴之美。也正是如此才能深深的进入读者的内心深处。
边城中人与人之间流淌着最淳朴的情感,那个仁厚、勤劳、善良、无忧无虑的世界更是令人为之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