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经》
【不为定义知识,只为启发智慧。】
“世间,一人也;古今,一理也。至道又奚其二?”人类进化必有所诣,九流百家必有所归。假设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谓之原始正道大法,此源头包含所有东西方文化中的精髓。所有人类文明皆由文明的种子所萌发,而后产生了分裂,于是有了诸多不同 。欲理清这其中关系,必回文化源头,直追文明种子。于释家,这一源头谓之“因”,于儒家谓之“理”,于道家谓之“众妙之门”,于瑜伽谓之“梵”。《金刚经》有言“非即……名为。”虽文化源头为一,但当今文化之多样,非一家之言能囊括全部,祛各家名相语言之表,则皆若合符契。如象之首、身、腿、尾,皆为体貌之组成一部,然若谓其中之一作象之全代,则犯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之误哉。人理则然,天理奚异?
2.方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维摩诘经》
【是法平等,各得其解,各取所需。】
回家之旅,乃交通工具不同而已。
3.态度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 --《楞严经》
【只论法性,指归自性,不落相说。】
月亮只有一个,人往往着眼于手指。
4.《坛经》云:皈依佛法僧,乃皈依觉正净,皈依自性真如。《圣经·新约》尚云:“你只要拜偶像,你就是撒旦”,故本群不树上师、不造神,拒绝故弄玄虚与神秘主义、拒绝愚弄与恐吓。
《圣经》中耶稣告诫门徒:“不立偶像。在我之后,凡以我之名称道,皆不可信。”神不可言说,耶稣以神之化身示以众人,千百年出现一位,神之真谛远超越耶稣形象之上。天竺之国有释迦摩尼亦然,谆谆教诲三十二相,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古之人善擅崇拜天地,需一位寄托其福愿虔敬对象,神之化身从非人格到人格显现,耶稣与释迦摩尼之教导,欲阐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神是存在、意识和喜乐本身,神就是我们自己。而我们尚处二元世界,无法具象于神,所以用有形无形,有人格无人格、有属性无属性、世间出世间等定义将神具体化,一旦具体化便毁了神存在之神圣性,而人们崇拜的,实际上是至上意识本身,从而获得纯粹自性喜乐。神本身是超越于二元的,我们只是在预备阶段,虔信,实际应为至上而虔信。在生成的永恒中,每一个神圣的化身仅是一个更加完美的未来的实现之先声和前躯。
5.《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法无高下,只在观机施教、应病予药。学人当善于接纳不同宗教及思想,以为促进自性智慧之启示。
西方将法概括成一种艺术与科学,中国儒道视无为而无所不为且大有可为之玄理,印度借有入无离苦得乐,世界哲学本为一体,只不过语言系统和认知方式有别,哲学遗产分属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与中国文明,这是人类全球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印度文化崛起,然中国人仅知其佛理大法,殊不知吾华亦有正道大法存焉,甚是可惜。国人应借天竺之大力“以振中华之人心”,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精神推向世界,并参与构筑人类最高级的文明形态。世界文化并非指东方或者西方文明,而是各民族宗教文化中的精神之汇合。立个人之自我实现群体之自救,求世界大同,必先有学术之会通,学术之会通,在于义理之互证,在义理上契合,在思想上乃可和谐, 我们应当将对西方和印度神圣文化的敬意,复归到中国人的身份,不执于现世而成就于现世却,无为之妙,存乎一心,顺应担当,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