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芒和小贤来公司的时间差不多,可是两人的境遇却大相径庭。
小芒一到单位之后就几乎没能闲着,甚至忙得都顾不上喝一口水。晚上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周末也经常会随时被领导叫去加班。就这样小芒还总是受到领导批评,被市场部的同事跟着屁股后面催进度。
小贤做事看似慢慢悠悠,但总能按时把高质量的产品提交给市场部,平时很少加班,临时性加班也总是比其他人更快地完工。结果年底领导给小贤涨了工资,而小芒只能干看着。
“我这么忙,他这么闲,怎么老板还给他涨工资?”小芒内心不满道。
相信这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自己辛辛苦苦加班一个月做出来的方案,怎么竟然不如同事几天时间出来的结果?
我费尽心思花费数月都没搞定的客户,别人怎么谈了几次就拿下了?
是努力没用,还是我不够努力?
02
记得小学第一次上数学乘法课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计算式:
8+8+8+8+8=?
就在大多数同学在那一项一项地相加,计算结果时,有一个小朋友最先算出了正确答案。当老师问他怎么这么快时,他说这里一共有五个“8”,对着书上的乘法表找出来的答案。
当时我们觉得不以为然,不就是投机取巧吗。现在想想,那时候我们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加法运算速度的时候,这个同学却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后来上学的时候,班上总有那么一两个聪明同学,当我们在那里死记硬背各种作文金句、英语语法、数学公式时,他们却想着是如何写作才能打动老师,英语阅读理解一般会怎么出题,数学公式之间如何转化等等。我们是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效率,而这些聪明学生是在提高自己的认知效率。
03
什么是技术效率?什么是认知效率?
我们用做饭来举例子,第一次做饭时,我们总是习惯对着菜谱,油盐酱醋放多少,做菜顺序是先炸还是先煮,都严格按照菜谱来。下次做饭,不同的菜再严格照着不同的菜谱做。
随着做菜的次数多了,我们慢慢把每道菜的顺序和调教都记住了,速度也就上去了,这就是提高了技术效率。
但还有些人,他们在做了几次以后就会去想,为什么这个是用这种调教,它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得先炸而不是先煮呢?不同的料放在一起会有什么效果呢?他不仅去想,还会去试,试完之后还会总结。因而过不了多久,他们也不需要菜谱了,他们不仅会按照菜谱来做菜,还会改进、自创,会对各种原材料进行配菜,配料。这就是提高了认知效率。
引用成甲《好好学习》中对技术效率和认知效率的阐述: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遇到每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04
让我们再看看小芒和小贤,小芒就是在努力提高技术效率,结果反而陷入了低水平勤奋陷阱。这类人做的事大多数是重复性的工作,而且他们也比较乐于做这种不太费脑子的事。他们看似很努力,很勤奋,但不出结果。
而小芒则是想提高认知效率。我做的事有什么规律嘛?我从中能收获什么?有什么更快地方法吗?这类人总是能够从看似不同的工作中找出这类工作的底层规律,并把规律运用到其他工作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我的导师。他就是个提高认知效率的践行者。有一段时间我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Excel表中进行数据统计,他看到我在不断提高统计的速度,便告诉我,让我不要只想着如何快速统计完,而是想想统计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只有这种统计方法能够达到效果?能不能换种方法?
在那之后我才意识到不能为了做某件事而去做某件事。
我的专业是从事石油勘探,曾经有个同学问导师未来如果石油都被勘探完,我们专业的出路在哪?
当时我还清楚的记得他是这么说的:“我教你的是一种做事情的思路,而不是某些技巧,当你明白了这一思路,即使没有石油了,你可以找矿,找煤。即使什么都不需要勘探,你掌握工作的方法,去干别的一样也可以。一些事情是通的。”现在想来,导师当时说的“一切是通的”,应该就是指的底层规律,而提高认知效率的目的,也就是在不断寻找各种底层规律。
05
如何提高认知效率?
第一、找到知识的源头。
我们平常接触到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二三四手信息,中间经过了多次的错误迭代和无效信息的传递,等真正让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就只是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只言片语。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看最经典的书、找最牛逼的人”。
看书,就看那些出版几十年之后依然畅销的书,比如学管理可以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习惯》、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系列丛书,学文案的可以看《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找人,就找这一行业最牛的人,如果够不着这样的牛人,那就找你身边最牛的人,按照他的话去做。
在小马宋的书中《朋友圈的尖子生》中提到了一个90后女孩杨超,大二时就成了新东方老师,大学就创立了一家公司,大学毕业就当上了西宁新东方的校长。她在大学刚入学的时候,就发现周围的人与自己不是一类人。这时候她发现开学典礼上给他们讲话的那个人挺厉害的,于是就跟着这个人的思路度过了大学四年,这个人是他们学校的校长。
第二、萃取知识晶体
这个词来自于古典的《跃迁》,意思是光有知识还不够,要把知识变成一个个的知识晶体,一个知识子只能解决一个局部问题,而当能把知识萃取成一个个的知识晶体,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体系时,就能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在萃取知识晶体时,要有两个前提,掌握足够多的知识,能够把知识汇聚成知识晶体,这就要求掌握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对工作、学习中的知识及时进行总结,而不是干完活,做完题就把知识丢一边,要想想我从中掌握到了什么。将不同的知识归纳成一个体系,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分析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
06
当然事情都没有绝对,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不要只重视认知效率而忽视技术效率。
有一些能力,提高认知效率只是加分项,而提高技术效率才是基础。比如学游泳,你掌握了一堆人体构造学、流体动力学、肌肉运动学的理论,知道如何能游得更快,那有用吗?还是需要不断实践,通过各种技巧提高速度。
另外当你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技术效率高到一定程度,能够弥补其他的不足。
比如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一辈子就只想着做一件事——如何把最好的寿司送到顾客手里,结果他的店连续两年成为了米其林三星店,而全世界只有六十八家。
所以,别怪你的老板,别嫉妒你的同事,
你忙,也许是低效率的勤奋,
而他闲,也可能是偷得高效率的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