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是周末。
云舅又献(现)身了。
先来一句迟到的中秋快乐。
前段时间,又流行列出一批新千年的十佳电影。
如果问云舅的话,不管怎么列,我都会加上下面这部片子。
它逼格爆棚,得奖无数。
横扫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等奖项!
很多人觉得闷得要死,但很多人又觉得好看得要死。
它就是,科恩兄弟导演的——
老无所依
No Country for Old Men
在我心中是接近满分的电影!
你会说,哪有这么厉害?我怎么看不出来?
你问Sir,他也回答不上来啊。
这时候,云舅就会施施然地踱着方步走出来,然后用很温柔的语气说:
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嘛。
我只要讲一场戏,你们就得服。
这一场就是影片中段的“旅馆狙击战”!
充斥大量视觉细节,几乎没有对话。
全靠场面调度,传达一种不浪费每一秒钟的紧张感。
从导演的技巧上来讲,可谓经典。
这一段戏的情节很简单,就是神秘杀手来追杀这个身怀巨款的焊工(乔什·布洛林 饰)。
这两个人都是越战的老兵,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可以说是高手对抗、强强对决。
焊工坐在床上,而杀手就在门外。
焊工把屋里的台灯关了。
这个时候,屋内几乎是全黑的,只有右下角有门缝透出的光,代表着杀手的举动。
这就是不动声色的紧张之感,光线和音效都突出地反衬出这个情境。
绝大部分时间,杀手都没有露面,所以显得神秘和强大。
而焊工做的所有反应,就是在预估对手的行动。
焊工一枪过后,没反应。
门口形势不明,他马上转身跳窗。
爬出窗口,杀手的影子马上在门口开枪。
这里有一个剪辑的时间点的问题,杀手永远在焊工动作进程的中段开枪,造成压迫感。
包括后面的车内枪战也是。
接着看,焊工跳下了窗,正好是旅馆的正门外。
一般电影拍到这里,就是向外跑。
而焊工选择跑回旅馆。
因为杀手肯定会逼近窗口,向外跑等于当活靶。
所以调头回来反而有喘息的机会。
旅馆内,我们看到洒在地上的牛奶。
还有镜头扫过看不到人的前台,暗示着发生过什么。
这个镜头角度,大家想想,其实挺有意思。
只要机位再升高一点,观众就可以看到前台地板上的尸体了。
大多数电影拍到类似场景时,也会让观众看到尸体的一部分,比如翘到凳子上的脚什么的。
但《老无所依》里没有。
一方面这样有想像空间,另外也更符合杀手神出鬼没的风格。
接下来是一系列的动作细节,你们一定要睁开眼睛看!仔!细!了!
看电影,就是要看细节,不然等于什么都没看到。
首先,焊工低下身子,镜头也跟着低。
他先看主楼梯。
再看左边的另一个楼梯。
这一看很重要,一般的电影也不会拍。
但对一个越南老兵来说,观察所有敌人可能出现的位置是必不可少的。
然后他再看一眼主楼梯,再向前走。
没有这谨慎的一看,也显得很假。
多了这一看,感觉此人经验值血槽爆棚。
走出后门时,又一个细节——
他不是背朝观众,是面朝观众的。
因为他要随时注意杀手的出现。
那杀手为什么没有出现?
很显然,我们可以想像杀手的举动。
杀手走到窗口,看到大门前面没人。肯定悍工就是走后门,所以杀手已经在后门的某个窗口埋伏好了。
杀手猜对了。
走后门这一步,显然是焊工棋差一着。
结果被杀手一枪爆了腰花。
看这个镜头,前景是焊工,后面还是能看到旅馆后门的位置。
上面还专门留了一个灯。
这就是导演和摄影的低调奢华之处,他们在强调了景深之余也为悬念留下空间,杀手会从这里出来吗?
接下来焊工当然是跑路了,跑到一个拐角。
停下来,观察敌情。
这里有一组视线匹配的观看镜头 。
看左:
看右:
呈90度的两条街,目前看上去都很安全,没人出没。
大家也可以想象这个战场的空间关系。
而恰恰一会杀手出现的地方,是在这两条街之外的。
进一步加强杀手神出鬼没的技能。
这个时候,一辆专车好死不死地出现了,它好似暗夜里的一盏灯,不过却带来更大危险。
这里的俯拍镜头让观众更清楚空间关系,而在表现这个镜头的时候,另外两条街并没有人监视。
所以给了杀手时间进行活动。
焊工刚上车才聊了两句。
在刚要做反应的时候,这个专车司机就被爆喉了。
导演准确展现着一直延续下来的压迫感。
怎么办,赶紧开车跑路吧。
然后焊工只好一边开着车,一边躲避着来自杀手的不断狙击。
我们可以看到子弹来自正前方。也就是刚才车开过来的这条街的延长线,正好是镜头没有拍到的地方。
这个杀手位置的逻辑很严密,一点没错。(不信你们自己推理一下)
这一段全是用车内的视角,加强临场代入感。
只能看到挡风玻璃上不断出现的弹孔,音效极度突出。
由于最好的逃生办法就是一直向前开,所以这一小段路是最危险的。
另外这个眼睛只露出一半的构图,应该也是设计好的吧。
这些弹孔不是随意的。
根据音效开过几枪,玻璃窗上就有几个孔。
而且这些枪孔都是瞄准了驾驶位,逼得焊工抬不起头来。
这说明什么?
陈佩斯说了:这说明您的枪法准啊。
一路向前开,好不容易车子越过了杀手的位置,所以焊工要看一下后视镜,观察杀手的情况。
看,每一个小动作都是有原因的。
这就是导演设计的功力好吗?要不你以为导演在现场都做些啥?坐在导演椅上看美女吗?
说偏了,咱们拉回来,然后,在后视镜里的杀手又开枪了,不留丝毫的喘息空间。
继续高强度压迫。
车子歪歪扭扭,向右拐上了另一条街,跟另一车撞停了。
焊工被迫下车了,我们又要睁大眼睛看了。
他这个下车,有个关门的动作很关键,可以说是这场戏的一个转折点。
云舅看到这里,不禁要拍大腿叫好。
为什么?
开始是焊工一直都被追杀,被爆腰,非常被动。
但从这个细节开始,他转为主动。
因为他设了一个局。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开了车门跑路了。
但焊工下车的时候并不匆忙,很沉着。
说明一直在思考脱身的办法。
他关车门的时候很慎重地用力推了一下。
确保关上,从而导致腰下的伤口出血,这从他痛苦的表情可以看得出来。
调亮了给你们看:
门一定要关好,这样杀手才有可能相信他晕死在车上。
反追杀经验是有多强!心机是有多重!
接下来找到有利的伏击地点。
这就是老兵风范。
然后焊工从玻璃的反光来观察杀手的位置。
这个镜头,虽然光线很暗。
但玩惯大家来找茬的朋友,应该很容易看到杀手出现了。
杀手接近那辆被撞的车,当然,焊工已经不在车里了。
现在是最紧张的时刻。
所以这里的脚步声音效被放大了。
单调地重复着,嗒嗒嗒,就像是一个计时器。
焊工把手里的枪口抬起到镜头边缘,场面随时都会被引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杀手是沿着画面中间这条白色线走——
这是一个讲究原则和规则的变态。
这场戏直到现在,我们才看到了杀手的样子(哈维尔·巴登 饰)。
他的目光先扫过车身,然后很警觉地向下看。
看到了血迹。
这也是焊工反击计划的唯一缺陷,没法避免的缺陷。
该出手时就出手。
焊工开枪了。
由于之前枪管被锯断,散弹虽然没直接命中(着弹点显示在车身上),但也造成伤害。
注意枪手的躲避姿态——
他是飞身跳出,但是左腿暴露在枪口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后面杀手的伤口也是在左腿上。
开枪、躲避这些细节稍纵即逝,一秒钟而已。
但也需要做得合理。
一枪没致命,看到杀手可能躲了起来,焊工没有大摇大摆地走上前,而是谨慎地弯腰,从车底再补一枪。
拍摄汽车车胎被打爆加上漏气的音效,一方面表示这一枪的威力。
另一面也是表示扑了个空。
最后焊工发现了地上的血迹,杀手又神出鬼没地消失了。
焊工凝视血迹的样子,是回应影片开头他刚出场时猎杀动物的镜头。
至于前面讲了些啥……
你看完这篇文章,难道还没有兴趣(重)看一遍吗?
《老无所依》不是那么好懂的电影,但非常值得琢磨,越想越有味道。
无论用什么姿势什么体位来排。
它都将永远进入我的21世纪十佳之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A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