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心里有梦想,不想囿于当下的困惑,一心想要跳出舒适圈,去追求理想中的职业,将理想中的自我模型重新捏造出来。所以我才会在大四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跨专业考研。可能对于别人来说,我的大学专业是一份稳定生活的通行证,只要你朝着这个方向去,就能有一个理想的未来。然而对于我来说,透过这个专业的名字,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真实的窒息感。
如果说,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还不清楚选一个自己没有一点兴趣,而且并不擅长的专业会有什么不良反应的话,那么现实的结果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我——那就是在这条违背自己心愿的路上,你有多么用力地想要步上正轨,现实就会以多大的反作用力将你弹出去。
在专业学习这条道路上,我不得不承认,极度失败。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填报完大学志愿,我和同桌相互打趣对方:她一个极具理科天赋却懒于背书的理科女,选择了以背书闻名的医学专业,而我一个喜欢背书而毫无数学思维能力的假理科女,选择了对物理、数学有着极高要求的电气工程专业。在我们俩相互打趣的那个诙谐时刻,我怎么也不会预想到我会经历怎样痛苦的专业学习。
自学考研的那半年,是我大学四年最快乐的学习时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在过程中,我收获了极大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即使面对无数陌生的专业名词,我依然感到无比亲切。如果未来我还会继续学习其他知识的话,那一定是在那半年时光中汲取到的动力。
面对学习上的失败,我时常叹息、自我诽谤,大学四年,我真的一事无成吗?
也不是。从大一到大四,我一直是宿舍里最忙碌的身影,采写校园新闻、排练大型话剧、参加英语晨练等等,我经常被社团里的一个个活动弄得身心俱疲。当然,在社团里,我的收获是巨大的——朋友、身份、能力以及快乐,我从不后悔自己在社团里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始终没能得到真实的成就感,追其原因就是我在学习上的目标无一达成。
是我不够努力吗?
我问过自己无数遍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也没办法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答案,而在思考的过程中,我突然就理解了小学时候的一个闺蜜。
那时候我们关系很好,她就坐在我后面,每节课上完后,她都很认真的问我课堂上她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她听得很认真,我也自认为我的讲解很清晰,可她总是听得似懂非懂,可想而知她的成绩并不理想。高中后,她上了艺术学校,学绘画、学室内设计,如今她已经在一家知名的设计公司上班。
我很清楚,她一直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可是直到她接触绘画之后,努力才有了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大多数情况下,擅长会化作爱好。选择专业,如果选不了喜欢的,也一定不要选择不擅长的。
身边有太多人考赞我,说我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人,我也很认真地思考过,我的勇气是什么、来自哪里?
是的,我是一个有勇气的人,这份勇气来自于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渴望,我太想让自己过得快乐,而想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就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吗?李书萍老师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我太认可这样的观点,这也是我有勇气去做看似离经叛道之事的原因。
那么,现在的我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吗?我不想做出确定的回答,因为我才开始思考:何为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