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待花开
(一个熟悉的场景)
在部门周例会上,领导组织大家针对目前工作中界面不清,导致衔接不畅的问题进行讨论,向来积极发言的小李立刻站起来说道:“我觉得现在我们部门的工作就应该只做到客户红线,外部延伸的部分交由建设部门承接。这样将界面固化下来,以免后续再发生工程无法衔接的情况。”“嗯,你的想法很好。”领导点了点头。
而这时,一向内敛的你已经在脑中勾画出工作界面的详细蓝图,不仅是以红线为界的原则,还包括了根据每种业务的实际情况,项目特性而逐一界定的衔接场景。善于思考的你希望将自己的想法完善后,再向领导交出一份逻辑严谨的汇报。于是,在会后的转天早上,领导邮箱中出现了一封关于工程工作界面划分的详细汇报邮件。
现在我想请问,在这件事情上,谁给领导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呢?当然是小李。
这,就是外向人主导的世界,当内向者将所有事情都想明白,再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表达出去的时候,往往最好的时机早已远去。
(自己真实的教训)
也许你会说:这很简单呀,想到什么就立刻说出来嘛,感觉跟内向外向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事实上,就是这个“说出来”,对于某些人来说,的确很难,比如说我。从2015年公司规定,每个员工需要以10分钟演讲的形式进行年度述职。经常在公司内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我,自认为有一些笔头功夫,因此对述职演讲信心满满。精心准备了PPT文稿后,还特意提前找到一个空会议室进行演练。一遍一遍的重复背诵,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却收效甚微。以至于在候场的时候,出现了坐立不安、手脚冰凉的情况。当我站在“听众们”面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咚咚咚”的心跳声,此时稿子写得什么已经不再重要了,只想着尽快讲完,走出这里!于是原本精心准备的文稿被我临时删减得七零八落,结束演讲的那一刻,真心是落荒而逃。而这次失败演讲的影响远远没有就此停止。从此,凡是需要对外演讲的工作,领导都会优化组合,由我执笔后转而让其他同事发表。这个,你懂得……
在2017年元旦,我遇到了这本《内向者沟通圣经》,一本专门写给内向者增加自我认知度和影响力的著作。通过阅读学习让自己对“内向”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了解到太过安静的性格在职场上会带来哪些问题,以及学会了最最重要的-如何去改善。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数据证明,内向者也可以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钟彬娴……这些知名企业高管其实都是更注重内心世界的内向者,而反观默默无闻的自己只是需要一种探索成功的有效方法。
1 内向是一种偏好
有人天生就是内向的吗?书中说内向是一种偏好,一种性格倾向,而非固定在DNA中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作为内向者,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判定自己是否具有领导者潜质,以及将劣势转化成优势的技巧方法,打造属于自己的安静的力量!
2 内向者的四大致命陷阱
作者很聪明地在介绍“改善秘籍”之前,将众多内向者正在经历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命名,从而带来了更加坚定的改变动力。
看到这些问题是否让你心生畏惧?下面我们就来跟着书中的方法学习下,如何将这些潜在的障碍转化为改变的契机,从而成为一个比现在更加强大的领导者吧。
3 解锁职场成功之道—4P法则
顾名思义,4P法就是四个以P开头的步骤:准备(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动(push)和练习(practice)。有意思的是,这4个方法分别对应了前面的4个陷阱,从而将其一一攻破!
准备。充分的事前准备可以提供给内向者对于自身不善于处理突发事件的必备信心。
展示。通过对自己在整个项目中的正确定位,让自己参与其中。同时传达给同伴“我在参与”的信息。
推动。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挑战不熟悉的技巧和领域,从而更加强调了自己的存在感和意义感。
练习。抓住一切机会练习在第三步中get到的新技能,使其不断强化成为自己的习惯,再次进入舒适区。
这样,通过4个步骤的不断强化与循环,新的技能和领域不断地被学习和接触,内向者自然就会逐渐走入别人的视线,并且以其特有的内敛、沉静的气质成为众人瞩目的角点。
如果你的下属或者同事是内向者的话,同样可以使用4P法指导工作或者与其沟通,会有意外的惊喜哟。
4 如何用4P法修炼内向领导力
通过上图,聪明的你是否发现了什么呢?是的,无论是要内向者当众演讲还是组织会议,亦或是要扩充人脉圈,在4P的几个操作步骤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相通之处的。
“准备”阶段主要是要在了解目标,了解自己,了解对方,了解形势上做功课。
“展示”阶段要求我们关注当下,将正面的印象传达出去。
“推动”则更多的是要我们走出舒适区,勇敢地去尝试、实践。
最后的“练习”则是一个持续不断成长的过程。
“你知道你能做到,但是达到这一点还需要付出努力!”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这与通常的职场能力文章没有什么区别嘛。那么下面让我以一个百分之百内向者的身份向你展示下,4P法对于我们来说是意味着什么。
5 我的4P法则
正巧元旦后,前文提到的一年一度的述职又要开始。经历过第一年的惨痛教训后,我曾经找到过若干本“演讲秘籍”、听了若干节“3分钟搞定演讲”的课程,然而大多数都是从现场开始讲起:语音、语调、身姿、手势、眼神、服饰等等。但是,作为内向者的我,从开始就是打算跑的,谁还能考虑那么多细节技巧呢?亦或者,猴年将末,面对年会等应酬,自然也是能躲就躲,更愿意用那个时间自己找个角落看几页书。即使知道这样会错失一些机会,但仿佛就是性格使然,身不由己。此时,当当啷当~4P法则就该出场了。
(1)准备:
写完演讲文稿以后,我还是找到了一间空会议室做演练。不同的是,这次我不再是进门就不停地念稿背诵(这样只能让自己越来越紧张),而是先安静地坐一小会儿,让自己静下来。然后逐渐带入腹式呼吸法,从而将身心完全地放松下来,此刻我的头脑是极其清醒的,身体也相当地舒适。
这时开始想象自己演讲时的场景,对面坐着领导与同事,都在全神贯注地在听着自己的侃侃而谈。同时将稿子逐渐带入,将演说与现场氛围在头脑中结合起来。这时很有可能会出现忘词的现象,这正是“准备”步骤存在的必要性之一。试想一下,如果半截忘词了,我会如何反应,通过不断的将自己放入实景想象中,文稿的表达也会越来越连贯、自然。
将文稿讲解完成后,我眼前会出现对方善意的笑容,他们也许会提出自己针对演讲的看法和建议,那么我可以用怎样的方式与之交流。从而使自己逐渐产生了演讲成功的愉悦感受。此时我的心里反而有一种期待上台演讲的冲动。至此,“准备”工作完成了。
(2)展示:
“当我把关注点从我正在做或者正在说的内容转移到听众接收的内容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也许是前期的想象场景让自己真的放松了下来,在登上讲台的那一刻,我只是看到了“需要听我讲述”的人,而不是领导同事。当我把自己一年来工作的内容,成绩一点点展示出来的时候,竟然情不自禁地走出了原有位置,在讲台上左右徘徊了起来。即使偶尔出现忘词的情况,我会用深呼吸和常规停顿掩饰过去,甚至在提出重点之前,我会刻意地停顿一下,引起听众们足够的注意力和关注。这样整篇文稿的讲述听上去节奏明显、一气呵成,与自己往日上台就想跑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3)推动:
有了这次述职演讲的成功体验,会后领导竟然推荐我参加了公司的“演讲小组”!让我接触到了更多会演讲、有技巧的人们。而在小组平时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录音、录像,互相点评等方式,让组员们对自己当众发言的能力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
(4)练习:
自从加入到“演讲小组”,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实践4P法则中的技巧能力,从而抓住每一次演讲机会提高自己的适应度。悄悄地告诉你,我现在已经开始锻炼即兴演讲啦!而这一切让我真切的认识到,只有练习再练习,才是挖掘自己真正潜能的不二法则。原来那个躲在“隐身斗篷”中的自己,真的应该早一点走出来,接触到这五彩缤纷的社交活动,果然是“一切都不同”了!
�-END-
静待花开
愉悦自己地阅读,愉悦他人地分享。
80后宝妈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下方红心,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