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是否真的自由?我们是否真的在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关于自由的问题都非常矛盾,这次给大家介绍史丹利·库布里克的作品《发条橙》。
《发条橙》作为一部X级的禁片,影片充斥着很多关于暴力和性的镜头,但这并不是它被禁了接近30年的主要原因。库布里克借这部电影探讨了人在善恶之间的选择权利的问题,对社会、政治有相当重要的隐喻价值。电影通过一个叛逆少年的生活和经历,想象了一个存在发条橙的世界会是怎样的。
影片的一开始就是主人公艾利克斯的脸部特写,一双湛蓝却不清澈的眼睛,眼睑粘着夸张的假睫毛,露出及其邪魅的笑容,接着镜头慢慢拉远,他的三个伙伴一起入画,画面呈现阴冷风格,让人不寒而栗,这是我对《发条橙》的第一感受。
他们身着奇装异服,在充满后现代色彩的奶吧里喝着掺和毒品的牛奶;他们对无家可归的老乞丐疯狂殴打。
他们与比利帮进行不要命般的群架斗殴;他们在小路上风驰电掣,引发了多场车祸;他们闯入一位作家的家里,将他打成瘸子,又唱着歌跳着舞轮奸了女主人。
他们的生活充满反社会的行为,他们损人利己,肆意的在别人身上发泄自己的暴力和欲望。这是电影前50分钟所说的故事。
艾利克斯总是以首领的身份出现,他的强权专制引起了伙伴们不满。终于,在一次活动中,艾利克斯失手杀死了“猫夫人”,并遭到了伙伴们的陷害,锒铛入狱。
艾利克斯在监狱里被狱警拳打脚踢,遭遇各种不怀好意的变态,可算是受尽了苦头。当时的监狱人满为患,内政部长主张使用“厌恶疗法”令罪犯改邪归正,重新融入社会。艾利克斯为了能够早日出狱,他接受了实验。
实验的方法很简单,艾利克斯被束缚衣绑着,眼睛被器械撑大,持续不断地观看暴力色情的影片,在这痛苦和恶心之中,背景音乐却是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也是艾利克斯最爱的音乐。实验成功了,从此以后,只要脑子里有暴力和性欲的想法就会被恶心和恐惧笼罩。
艾利克斯出狱后第一的时间回到了家里,可是父母将他的房间租给了一个年轻人,并待他如同亲生子一般。
受到冷落的艾利克斯只好含泪出走,却遇到曾经被他毒打的老乞丐,老乞丐叫上别的乞丐狠狠地揍了艾利克斯。这时来了两个警察帮他解围,不料这两个警察是曾经背叛他的伙伴,他们把艾利克斯带到郊外实施了非人道的折磨。
无巧不成书,艾利克斯遍体鳞伤地走在大雨中,鬼使神差地走进了当年那个作家的家中,作家认出艾利克斯后,知道他是被改造后的犯人,正巧作家对“厌恶疗法”是非常反对的,所以他逼迫艾利克斯跳楼自杀。
政府因为舆论的压力也接近崩溃,政府为了改变大众的判定,为艾利克斯安排了最好的治疗,艾利克斯也渐渐康复,并且回归到他的本性。最后艾利克斯在雪地上“in and out game”并如释重负般说出“I was cured all right”。
斯皮尔伯格说:“库布里克作品的特色,就是他精心雕琢的艺术感。”《发条橙》中充满未来感的布景、人物夸张的表情、带有舞台剧色彩的暴力场面、抽象且具有冲击力的画面都能感受到库布里克强烈的个人色彩。
影片深入探讨了一个具有哲学高度的命题,即人的自由意志和行为选择权利。治疗时的痛苦让艾利克斯产生了古怪的自卑行为,他不再是犯罪者,但他同时也不再是个具有道德选择能力的人。当一个人被剥夺了道德选择的能力后,就会变成别人手中的“发条橙”,任人摆布而没有主张。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平等,并由上帝赋予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