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件事”,它在我腹中已孕育很久。预计“顺产”,但因“阵痛”的到来,加上自身的“体质”有限,尽管它尚未成熟,或许有很多不足,今天还是选择了“剖腹”。实际我剖出的应该只是我对那“三件事”的小感悟。
许多年前就听过那“三件事”:“老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那时的感受很浅,没有太多的觉察,知道这是个道理,说的对。在2011年5月,看了张德芬写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后,对那“三件事”开始结合到生活中。因为书中的第十七章节主要描述对那“三件事”的态度。为了感悟,近些年我一直会把生活中发生的、经历的、听过见过的、身边的、圈里圈外的一些事,回头来对号那“三件事”,发现所有的不愉快都与那“三件事”有关,另一方面与“自己那个内在的小孩有关,加一句,实际人这一辈子都在与自己斗,外面没有别人。今天,只说那“三件事”。
老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如果凡事都用那“三件事”来套的话,或许会显得冷漠、有些无情,那不是自己的事是不是一点都不管了?在生活中我得出很多体会,如果把那“三件事”搞明白了,会减少很多烦恼与压力,所以一切都是你自己吸来了!不信来看看下面有没有中枪的。
➡️我们经常会操心身边的亲人,他/她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睡眠不合理…然后告戒对方应该怎样怎样。(有没有因为你说了,甚至强制要求而改变?人接受被影响,不接受被教育。关于亲密关系间界限的处理在张德芬书中有阐述。)
➡️看到他人的生活环境不卫生,而强迫对方改变的。(即便是事实,你也只能建议。因为你没有他/她的经历,谁都向往好的生活环境,你没有走过他/她的路。)
➡️小孩子不吃饭硬往嘴里塞的。(不吃饭谁的事?你妈觉得你饿;你妈觉得你应该吃什么;实际你妈是在喂自己吃,因为你吃了你妈就安心了…)
➡️很多时候都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别人做不到不听从就生气的。(我经常这样讨厌的越界,一直在改过中。)
➡️硬让别人吃自己认为好吃的东西,并加入人家盘中的。(很多时候,加进盘子的食物仍留在那里,或者对方无奈吃几口意思下的,因为顾及到你的好意。)
➡️听闺蜜说她老公如何不好,到后来把你气得前去劝人离婚的。(实际闺蜜只是对你说说发泄一下而已。这日子不是谁让谁怎样就怎样,苦也好,乐也罢,都是自己愿意受的,理由皆为借口。)
➡️听到一则新闻或消息气得不行不行的。(很多时候是断章取义。)
➡️……生活中无处不见的“越界”,给我们带来太多的烦恼。而“越界”后获得的快乐与安心一定是来自于度。并不是分清后就“不管”,可以建议,并且是不带预设的建议。因为你可以因为爱去建议他人,他人听不听是人家的事,决定权在人家那里。不然一旦没有出现你预设的结果,你会觉得不舒服。
回头说,“越界”是一种控制欲的体现,也是爱的一种表现。但爱,有时也会带来伤害。凡事必须有存在的道理。因为我们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并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世界,断世界,而世界未必是你眼中的样子。
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老天的事也好,他人的事也罢,活着的快乐就在于平衡。我们不带预设的去关心别人,那是爱,反之是伤害。关键是自寻烦恼。一个真正具有社会情怀的人,一定是心中有大爱的,他/她做的可能是有利于天下的事,但让你感受到的是影响,而不是强制。如果你看到我这一点私人的感悟生气的话,大可不必,请深呼吸,因为这是我的事,你生气是你的事。哈哈那“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