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找到自己的“燃”点(人民论坛)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3日 04 版)
“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四十八)《流浪地球》折射源自现实的未来感(钟声)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4日 03 版)
近日,被称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国外上映时也频频爆满,国外观众和影评纷纷点赞,认为这是“中国第一部大制作的科幻电影”。可以说,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
“中国凭此片一举跃入科幻电影领域,展现出该国电影人日益雄厚的制作预算和信心,他们已有能力挑战这一曾经由好莱坞垄断的题材。”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如是评论。4年筹备时间,100年编年史设计,2000多个特效镜头,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多张分镜头画稿,10000多件道具制作……《流浪地球》背后的这些数字,令很多被好莱坞大片“熏陶”多年的中外观众感叹:中国电影工业竟在不经意间达到如此高度。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制作科幻电影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反映的是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不久前,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纽约时报》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与令人叹为观止的情节和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众的,还有《流浪地球》中体现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美国科技新闻网站“临界点”表示,随着中国进军科幻大片,期待看到这个国家如何将自己独特的声音和才能带入全球市场。
《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曾说,如果生在别的时代,可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现在的中国充满未来感,也促进了科幻小说的繁荣。显然,这是充满现实感的未来感,它从现实中来——源自中国国力增强、经济日益繁荣的现实,源自中国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现实。这样的未来感,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步伐,能够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和美好。
(四十九)矗立家国情怀的精神灯塔(评论员观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5日 05 版)
热播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有这样一幕:在地球即将撞击木星的危急关头,中国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有数十万吨燃料的空间站主控室撞向木星,使地球得以摆脱木星引力而获救。这种为人类命运慷慨以赴的英雄精神,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它击中了人们的心灵,更传承着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懂得珍惜并奖励英雄的国家,才能激发更多英雄前赴后继。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既是对获奖者本人突出功绩和精神风范的高度肯定,也承载着一代代人筚路蓝缕建设国家、逐梦复兴的峥嵘历程。“国家大事,唯赏与罚”。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价值正在于,以“礼”正国,以励率民,彰显崇尚英雄的国家态度、矗立家国情怀的精神灯塔,召唤着更多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
“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领袖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点燃了许多人内心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人民共和国70年基业上,镌刻着无数为家为国奋斗不已的名字。从“两弹一星”、国产航母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再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正因为有许许多多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侠之大者,中国脊梁得以挺立,中国精神得以弘扬,中国富强得以厚积薄发。
国之英者,时之楷模。“八一勋章”激荡强军征程,“改革先锋奖章”砥砺改革传奇,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模人物褒奖工作,在全社会汇聚起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强大正能量。从那些心怀家国天下的先进人物身上,人们读懂了“始终把祖国和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的爱国精神,感佩于“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奉献牺牲,历练着“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实干作风,找到了养浩然之气、立鸿鹄之志、成不朽之业的精神力量。“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向先锋看齐,向英雄学习,筑起的将是永不流失的精神钙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追求。进入新时代,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就越是呼唤群英荟萃,更加需要激荡雄风浩气。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到击水中流的改革先锋,从勇攀科学高峰的登攀者,到创业浪潮中搏击风浪的弄潮儿,每个人都能向英模人物学习,就能汇聚起闯关夺隘、滚石上山的磅礴之力。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以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为契机,让拼搏奋斗、报效祖国涌动在普通人内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因为亿万追梦人英雄般的奋斗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