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需要三思而后行,想想我们一生需要多少张保单?

最近有好多朋友找我分析保险,发现他们都是理财分红险,有一个万能账户让他们的钱可以生钱,非常的满足,说今天我投资30万,30年后我有多少钱,非常高兴的跟我说。

我就问了一句:你的保额是多少?

他拿出保单,看了第2页,回答:1100元。

我:嗯,那想过理赔吗?

他哑口无言。(当然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来的保额,我们往往忽略了保额,只看到收益,但他不知道保单需要3年后才能有10万以上的保额)




现在人人都需要一份保险,但是整个社会90%的人都是买错了保险!

我们理财师分析保险是先从保险的本质出发

保险的起源

1、风险共同承担

2、投保方和承保方(保险人)对赌

承保方赌赢,赚钱

承保方赌输,输钱

然而保险公司成了伟大的“拒付者”

3、投保方使用保险来对冲风险




从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到:

保险公司拿到投保人的钱,然后投资7大类的投资稳保本的投资,获得收益后,假设获得100亿中获利6.4%,挣了6.4亿,那么我们需要减去总投资金额的1.5%作为运营成本,同时也要减去风险保费约0.5%,那么剩下4.4亿的资金再提出70%,分到每一个理财的客户,举例说明,例如2019年中国平安保险收益率是6.9%,减去2%,剩下就是每个账户分红获利4.9%,这是相当的好。(数据是根据中国平安2019年的财务报表),其他的保险公司也是可以根据公司的财务报表就可以查到每年分红多少(想学如何看公司财务报表可以来加我微信,我教你)


用数据说话,从保险的盈利模式来学习保险,那么有朋友看着,就问根本与你的主题都不一样,这和买保险有什么关系呢?

是的,每当保险公司开门红的时候,所有保险公司都会向客户推荐高额度的理财险,却忽略了推荐客户高额度的重疾险,医疗险。理财分红险是一个好的产品,但是很多客户没有想过自己如何购买一份优质的重疾险。就算是高端客户购买了几十万的分红险,保额也非常的低,就算保险业务员也是推荐了非常低的额度的重疾险,导致客户的风险并没有完全的利用保险这个工具转移到保险公司,客户买了大量的理财险,变成客户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大家觉得有异议,可以拿保单来分析一下,我现在缺保单分析,如果觉得自己买了个好保险,就拿给我看看,超过复利5%年化收益,全国内我请你吃饭!)


现在很多保险公司的理财险都是分几年缴费,而且都是5年后才有分红,基本上一份分红险要10年以上开始有收益(收益=分红+保单现金价值),如果持有保单的80年后,平均年化收益复利大概3%-4%左右,我们每年的货币通胀复利3%左右(已经剔除房产的涨幅,今年疫情更高),那么我们分红险是为了收益买的吗?

我们该如何购买分红险?我相信很多人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开门红的时候!

很多人就说:我们可以利用保险留给下一代传承,可以资产隔离(债务),税务,婚姻,养老,子女教育等等。是的,这个是保险的基本功能。



我们在看看这个风险金字塔,我们刚刚说说的所有都是金字塔的顶端和中端,但是我们往往忽略最底部的疾病风险,身故风险,财产损失风险,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风险都没有转移,那么保险这个工具的真正意义改变了。



保险是一个家庭的必需品,无论是社保还是商业保险,很多保险的文章都是推荐我们根据医疗费用的补偿+收入损失的补偿=我们重疾的额度,可是这个额度远远跟实际相差太多了。这个问题我也问了很多资深的保险从业人员,他们只是略略带过,讲得不明不白,所以他们也从来没有超过100万的重疾险的保险单,都是30万的保单,冲业绩,后面再加保一张单冲业绩,是这样对销售业绩有相当好的收益,但是客户每次交保费却是越交越想退,很难有坚持20年30年,至今为止除了老一辈买过的万能险交完以外(他们的年化复利收益都是4.5-5%,非常的好,但是现在基本找不到了,因为这是保险公司的亏本生意),现在90%都是仍在缴费中的保单,但是他们没有真的算过自己总保费和保额的杠杆率是多少?

我再举一个自己亲身的例子。

那么现在通胀这么高,以前我妈妈40买了一份9万元的重疾保险,1997年买的,现在已经交费完了,但是现在一个重疾病却要花费30-50万,甚至更高,这份重疾险而且每年4000元,可想1997年4000元价值现在多少钱?1997年9万块都可以买一套广州的房子了!可是今天2020年,一套广州一线城市房子的首付也交不了。而且这份保单的现金价值基本和所交保费差不多,根本没有杠杆作用,我们现在的保险就是一个什么工具?值得我们时刻思考的问题。那么我妈妈现在都退休了,还是只有9万重疾险,想购买保险公司也不承保了?她已经错过购买保险的黄金时期,当我有意识的时候也太晚了,只能配置不一定能终身续保的医疗险,加上社会医疗保险,获得最基础的保障。




保险公司每天都在告诉业务员:人生有7张保单,都要有三个百万,百万重疾,百万医疗,百万身价。是的,我们需要这么高的保障,但是30年后,我们三百万还够吗?


我们交了20年,30年的保单,确实能保值吗?

很多保险公司就推崇每年跟客户做保单年检,继续不停的加保,不停的增加保费,这样来解决保单缺口,利用“双十法”的法则来推断客户的保额缺口,真的有用吗?事实上很多业务员自己都不相信,这个方法能解决保额缺口。而且客户想,我的保额何时能够?怎么样才是能足够一生的保额?保险公司的方法就是每年的保单年检,通知客户你该加保了!这个方法是对的,但是对客户来说是不公平的,明明自己付出了金钱购买保险,保额也是不断加保,何时到头?

我遇到有些保险业务员非常认同保险,家人每人都配置了7份保险,意外保险、疾病保险、养老保险、人寿保险、教育储备、子女意外、财富传承。

扣心自问一下,有一张保单就可以将所有的功能齐全了,那么还要7份保险吗?

保险公司都不会这样做的,因为他们再也没有利益可言。(我写的都是站在客户购买各种保险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发表的。)

我再调查了,问了十几个保险从业者:什么风险保费是怎么计算?

都回答:不知道,这是我们公司的精算师算得,不需要我们来算,我们只需要卖保险就好了。(最近,我们财商邦有一位师姐加入了,是某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她的工作就是算出公司的所有保险合同的投资收益,在学习我们流程保单分析的时候,发现我们的算保单收益的方法跟他们复杂公式计算收益都是一样,因为保险公司需要请大量的精算师,帮助公司和客户计算收益,如何让账目更完美,目标就是确保所有保单必须挣钱,而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把保险公司的老底掏出来。) 

很多人卖保险是通过卖理念,卖观念,卖理想的销售方式成交了很多客户,都是一个销售高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也值得我去反思,他们卖得保险真的有那么好吗?

我希望用我的亲身经历能告诉更多的买过保险的人和未买过保险的人,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保险,认知保险这个“家庭防护盾”工具。

很多人说保险是骗人的,其实他们并没有购买正确的保险。

其实买错保险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买错保险仍不纠正,还任由其错下去!

大家如果有买过什么保险,可以加我微信,我可以帮你分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