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2023总结
日历又翻到了最后一页,朋友圈年终盘点的文章扑面而来。伤春悲秋,惊心物候,从来都是文学的母题。面对永恒的时间,作为有限的生命个体,怎能不有所感有所思?
翻开历史的朋友圈,我看到竹山先生面对时光的流逝浅唱:“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还看到青年才俊王勃在滕王阁上高歌:“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又看到连恃才傲物的李白都不禁狂吟:“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不免有了惊心动魄之感。
好在,人是万物的尺度。雕刻时光的,是人的记忆。翻开一篇篇说说,就如同翻开一个个生活的断面,翻开一段段心灵的小史,朋友圈帮我记着:春意盈盈时,我在读阿来的《云中记》;夏日炎炎时,我在读杨本芬三部曲;秋风习习时,我在读二零二三茅
盾文学奖;冬雪飘飘时,我在重温川端康成的《雪国》……
我和书,早已是形和影,一刻不可分离。我的每一天都以阅读开始,以阅读结束。每天下了二晚到睡前这段独处的阅读时光,是一天中最静谧最美好的。一日不可无书,每时不可不读,四季与书同行,一次次经历大千世界,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酸甜苦辣……如今回首,感觉这一年无比漫长又如此短暂,不过四季,百本书而已……
春
2023年以本土作家李娟的本土作品启程。从《冬牧场》到《云中记》,我看到了古老文化在面对时代洪流入侵时的逐渐没落消失……就像《额尔古纳河》一样,也讲述了一个新东西陆续进入,并改变人们古老生活的时代。无论是牧区还是云中村,以前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朴素啊:在草原上寻找丢失的东西,只是时间问题;荒原上没有添加剂没有塑料包装纸,有的不过是无尽的泥土罢了,又有什么脏东西呢?而云中村在过去上千年动荡的岁月里都隐身在那里,却在这个时代要消失了……正如李娟说:这个世界正在失去一种古老而虔诚的纯真的人间序……
电影和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2023年,追了《满江红》《流浪地球2》《长安三万里》《封神榜》《灌篮高手》《消失的她》《三大队》《照明商店》等作品。又因电影溯源文学,看了今年比较流行悬疑作品,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等小说,以及麦家的《暗算》等作品。阿加莎的侦探小说太吸引人了,设计很精巧,凶手总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暮春是一个使人思绪万千的时候。我重温了两部近代作品:《四世同堂》和《春桃》充分展现了抗战时期北平人民在亡国中的从委屈求全到青年人走向抗争的坎坷经历和苦难生活……还有毛姆的系列作品:《月亮与六便士》、《面纱》。从某种角度上说,毛姆是个极其凶残的作家。可能因为和鲁迅、余华一样都学过医,所以他的书,就像医生用手术刀解剖后的人体,但你必须承认那才是真相。他最冷静最残酷,好像从来都很嫌弃笔下的人物,冷眼看待……对于男人、女人、爱情、亲情,他都揭露得体无完肤……
夏
边城的夏天来得慢,来得晚,再加上带毕业班,四月五月的假期也几乎没赶上,所以初夏开启的宗璞的《西征记》《东藏记》和《南渡记》三部长篇读得很慢,只能忙中偷闲时看,三部书写尽了抗日战争对知识分子的影响,现在犹记得书中人物南渡西征的颠沛流离、在云南天天躲空袭的生活、英勇抗争的中华儿女……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送走毕业班后,我开始了一段热烈恣意的旅行。暑期走过了8个城市。昆明、楚雄、大理、丽江、成都、杭州、乌镇、库尔勒……参观了7个博物馆,体验了4个城市的机场,写下4篇旅游考。
旅行归来,夏日炎炎,芭蕉苒苒的季节里在沙发上读完了杨本芬三部曲。看完杨本芬三部曲,忽然觉得婚姻也没那么令人向往,婚姻是需要运气的,它可能并不指向幸福,而是使人心碎,因为世上没有两个完全契合的灵魂,
有磨合就要有妥协,就会牺牲自己……但是抚养小孩,倾注自己的心血依然令人向往,忽然觉得四川省出台的不结婚但是可以生育的政策实在好!
之后又踏上了浙江大学学习培训一周、乌鲁木齐比赛、库尔勒考察学习的不间断学习培训,好像工作以来每年暑假其实都是学习培训的时间,所以也习惯了这样充实的生活,反而闲下来会觉得不能忍受。
秋
秋季开学以后,开始读《本巴》《千里江山图》(在茅盾文学奖颁发之前)以及后来的本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作品发现一点规律:
一、体现出现代人对童年、过去的追忆
《本巴》以蒙古史诗《江格尔》为基,以前所未有的新鲜模式和语言,塑造了人人活在二十五岁的本巴……不愿长大的洪古尔和不愿出世的赫兰为部落出征,好令人敬佩又心疼啊,处处像是一部童话,成人的童话……而《宝水》也表达了对童年在老家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的追忆和对奶奶的愧疚,深有同感,不禁泪流满面……
二、都反映一些现代心理问题及融入悬疑推理元素
《回响》充分反映了当代人的焦虑症等心理亚健康问题,《宝水》则是女主失眠,而许仙也说近年农村最多的病是精神病……这一届的茅盾文学奖终于不再只是追溯历史而是反映现实问题了,抑或是当代史也许正在或终将成为历史…
三、对乡土的回归
《本巴》《宝水》对“原始生活”、乡土中国的回归,反映出新农村/牧区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和农村人的观念碰撞、冲突和人们为了经济发展的转变……
四、满满的中文系元素
文中引用的文艺作品,电影,都是文青必看,引起我很多共鸣,中文系的朋友必看啊!
五、别具特色的乡土本色
《千里江山图》里的上海话,《雪山大地》里的藏话,《本巴》里的蒙古史诗元素,《宝水》里的河南话,展现了祖国各地的地域特色~又一届高三,有了上一届的经验和课件,下班之后的时光大多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拿回了自己的小房子,于是便开始见山赶月,临帖听雨,莳花弄草,弹琴读书。此间读了马伯庸的“见微”系列,作为打工人,从中得到了充分的共鸣和满足,也不禁开始思考工作的终极和人生的意义。
十月份为了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复赛,系统地读了许多诗集,发现了点唐诗发展的规律,也重新有了崇拜的诗人:王维、杜牧和毛泽东。又通过蒙曼老师的著作,认识到了许多诗背后的故事和诗人的另一面。
冬
进入初冬,伴着第一场雪的到来,小城变成了雪国,于是想起了川端康成的《雪国》,进而重温了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和三岛由纪夫等人的经典作品。
到了12月,又再次读了大刘的系列科幻中短篇小说,再次感受到了科幻作品背后对人类文明、生存及人性的思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每天睡前的听书助眠时光,春天再一次听完了《红楼梦》,夏天听完了《西游记》,秋天听完了《水浒传》,现在就坐等《三国演义》全本有声剧了,对四大名著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不再只是道听途说和先入为主,而是从原文中找到了蛛丝马迹,对作品有了与此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大概就是经典的魅力吧,常读常新,温故可知新。
花谢花开又一年,在时光交错中凝望,该如何形容2023年?从家国叙事,到个人命运,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成为你我生命中深刻的记忆。这一年,我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并跟随自己的内心,素履以往,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役使自己,不再刻意追求什么,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这一年拿到了努力多年的硕士学位证和研究生学历证书,获得了教学质量奖、市级教学先进个人,成为教研组长,体验到身份的转变,格局的打开;这一年,送走了第二届学生,迎来了第三届学生;这一年,去了很多地方,拍了很多写真,一个人活得恣意潇洒,年末剪了每个女生一生都要尝试的短发,希望新的一年成为自信、独立的新时代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