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对钢琴很感兴趣,但总是在不断拾起放弃的路上,最终的结果留它默默在角落流泪孤单。
直到最近我接触了一个学钢琴的软件,用下来感觉一直都不错,为了避免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怪圈中,我在知乎以及其他平台也都搜集一下评价发现弃学率为零。那我也很好奇,在学习行为方式上它有哪些因素会导致让学习行为不断快乐持续的发生。
在这里我就从自己的过往学习经验和现在经验做一个对比,用现在持续状态减去以前放弃学习的状态,或许能找到一些关于学习行为发生共性的几个要素。
第一种方式-找人教,我当时是报了一个小班,坚持了半年放弃了,因为学习跨度太大,练习太痛苦了,老师是以熟练掌握一首歌为学习节点,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歌曲都是老师指定的,如果一首歌弹的不顺畅,则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有一个疑问,一首歌就真的能代表对于这个内容有熟练的掌握吗?
对于某个事物感兴趣,但是没有自主权,只是重复的练习,这样形式反而抑制了持续动机的不断产生。
第二种方式-自己学:
钢琴在角落尘封了很久,但是每当看到别人弹奏的时候,也还是希望自己也能弹起来,于是在做各种钢琴app和网站上找了很多视频教学。但是最终我还是失败了,因为这个过程中唯一的反馈是我自己知道自己弹奏的不够好。而太多的知识内容,反而并不能让我清晰知道自己的状态和程度。
分享一个我遇到情况:我喜欢的曲子,我的能力和弹出能力相差太远,每次练到转到地方都卡壳。
还有一些钢琴学习的app也是有游戏化学习的部分,但是这个过程中教学元素和游戏元素是彼此分离的,举个例子,曲库和教程是彼此分离的,那我可以随意去选择我喜欢的,不管难度如何,只要跟的上游戏音符就好了,那么这样方式也会导致能力水平忽高忽低。新鲜感和兴趣也很快就被消磨。
第三种方式-:结构化课程+AI及时反馈
在这过程中,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我居然可以弹流行音乐(虽然我知道这个是简化版的),而且还能左手右手弹-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不断解锁结构化的内容,并慢慢建立自己曲库,渐渐觉得自己也有能力去不断精进喜欢曲目,同步还建立相应的曲库。
游戏和有趣内容在最先开始是可以一上来就激发兴趣,但成果不是来自于自动获得,单凭手段不一定能产生效果,即使有效果,也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适用。而这些手段需要非常具体特定的条件才能激发兴趣,而且需要活动一个接一个,目标一个接一个。动机和个体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的机制并不简单。它是一连串因素的总和。
最后分享在《学习本质》 André Giordan结合Clark Hull 新行为主义观点提到一个学习公式:
学习=动机×习惯,动机=需求×价值
在这个公式里面,动机的产生不仅仅取决于即刻的需求,个体会自己的兴趣、愿望、甚至是对某些事情的热爱,他们会促进或者抑制动机的产生。这一切都发生在学习者的需求、兴趣、期待和能够满足这一切情境所具有的特性彼此呼应中。
而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为什么这次我可以开心的学习我一直想要学习的内容-给我的启发-=因为我想要的是我已经得到的。
看着三段经历-有三个主要因素让能持续不断坚持下去:
1.减少无效信息干扰-认知能耗最低-结构化的内容能让我知道自己能状态,不断精进
2.自我胜任感-每次完成能力范围内的一小步,能让我有持续不断信心觉得自己可以胜任
3.安全感和自我掌控感建立-不强制要求必须谈熟练,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熟练精进。
从学习和记忆的角度,他们交互设计也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去分析和借鉴,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有效的数据行为记录,在一个还不错的核心价值框架下,对于不同学习者学习趋势预测和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