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4记
2025年开工第一天,我站在便利店的冷藏柜前整理货架,耳机里循环播放着雷军年度演讲的片段。货架玻璃倒映出凌晨四点来上货的员工身影,我突然意识到:**便利店和科技公司看似天差地别,但对抗内耗的逻辑竟如此相通**。
作为连锁便利店行业的HRBP,我每天面对的是流动率高达30%的店员、凌晨三点客诉电话、永远在调整的排班表。
去年此时,我也曾被“未来会不会被无人便利店取代”“今天处理员工纠纷是否太草率”的焦虑吞噬。直到在武当山之行顿悟的三条心法,让我找到破局之道——
**1. 把“确定性”种在琐碎日常里**
雷军说“未来不可控,但今天的努力可控”,在便利店同样适用。当总部要求推行数字化系统时,我不再纠结“系统上线后会不会出问题”,而是带着店长们**从每天多录1条员工反馈开始**:收银员小王说扫码枪反应慢0.3秒,夜班老张反映热食柜温度波动大......半年下来,我们竟攒出127条优化建议,成为全区域系统适配度最高的门店。
就像雷军做汽车时“死磕300亿研发”,我们便利店HR的战场是**“死磕员工体验”**:把每月离职面谈从“走流程”变成“真倾听”,把标准化培训手册拆解成“3分钟短视频”。当店长告诉我“新员工上手速度比去年快2天”时,那些对未来的焦虑自然被当下的确定感冲淡。
**2. 用“便利店式迭代”打败完美主义**
雷军说“当天复盘,隔天迭代”,这在我们处理员工纠纷时尤其重要。上周两家门店因排班冲突差点打起来,我连夜写了篇“粗糙复盘”:
- 冲突根源:店长A用纸质排班表,店长B用智能系统
- 行动项:①统一工具 ②建立“排班争议48小时响应机制”
- 进步点:至少这次没动手(苦笑)
这份连PPT都没做的复盘,却让区域总拍板投入20万升级排班系统。现在想想,若当时非要等“完美的解决方案”,可能早错过黄金处理期。就像雷军做手机时“被打回十几次方案”,便利店HR的智慧是**“先止血,再疗伤”**——毕竟,货架空了可以补,人心凉了难再暖。
**3. 给情绪留白,才能给团队续航**
深夜巡店时,常看到值班店员边煮关东煮边刷抖音。以前总觉得“不够敬业”,直到读到雷军说“清醒的休息可以酬勤”。现在我们推行“碎片充电法”:
- 早班店员交班后刷15分钟短视频不算违纪
- 店长室常备解压捏捏乐,吵架后先捏三分钟再说话
- 每月选1天让员工带孩子来店体验“爸爸妈妈的工作”
这些看似“不专业”的设计,反而让员工流失率降了8%。正如雷军开放汽车工厂给家属参观,当收银员女儿骄傲地说“我妈妈管着3000种商品”时,那些被客诉折磨的委屈瞬间有了意义。
**2025年的小目标:做便利店版的“日拱一卒”**
今天起,我的背包里多了一本《便利店HR日思录》。不写长篇大论,只记录三件事:
①今天哪个员工的眼睛亮了一下?(哪怕只是夸他围裙系得整齐)
②哪个流程卡顿超30秒?(收银、补货、客诉响应)
③明天最先要推哪块“小多米诺骨牌”?(可能是给咖啡机清洁流程减少2步)
雷军用每天28张质检照片筑起质量壁垒,我想用365篇便利店手记,垒出一座“人间烟火里的组织力金字塔”。
最后把雷总的话改一改送给大家:**“便利店不需要拯救世界的英雄,需要的是每天把烤肠旋转180度的凡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