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321》
今天是己亥年乙亥月丁丑日,冬月十一,2019年12月6日星期五。
第二十章【"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蒲芦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䘵,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稟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迹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上一节,简要回顾了船山围绕"人道敏政"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的论述,理路清晰。
船山接着讲解说,这一章,"诚"这个概念是枢纽。
诚,是真实无妄的意思。
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把真实无妄提到这样重要的地位呢?难道我们不是本然地方真实的吗?难道活生生的一个大活人是存在于妄想中的吗?
对。
如果单论一堆肉的话,确实是本然的实体,但是呢,第一,人不只是一堆肉,第二,假相可以普遍到骗过所有人。
对于真实无妄这个命题,过去我未曾上心,一次被欺骗的经历,把我从迷梦中惊醒,此后读书时方始留意到真实无妄的命题,这才发现这个命题不只是一般的命题,甚至不仅仅是重要命题之一,而是唯一的核心的命题!
船山说,人生没有"自然而然"的事,须知,真实无妄是第一功夫,任何时候的任何事都是如此,他说:"事亲亦须知以知之,仁以守之,勇以作之。知人亦然,知天亦然",就连孝敬父母这样一件最最本然的活动,也离不开知仁勇。
作为个人,在认识层面和实践意识层面,面临真实无妄的课题。
作为类的人,全体的人,地球人,人类,同样面对着这个课题,真实无妄的对手,名叫做虚无主义。
如果没有子思提出诚的思想,如果没有历代的圣人把这个问题显著地提出来,人就是活在虚无中。
近现代西方哲人中,尼采引用黑格尔的话"上帝死了"向虚无主义宣战,海德格尔则将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作了一个大翻盘,指出其哲学的底色就是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不是无害的,虚无主义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所以,圣人立言,要击破潜伏在人心中的这个怪兽。
有人会说,我很理智啊,我接受良好的教育,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勤奋努力地创造幸福,所以,虚无主义跟我绝缘,我不需要"诚之",我只要做好自己就行。真是这样的吗?
有人说,我是有信仰的人,我的人生有根据有目的有追求,我的生活有原则有规范,所以我不是虚无主义,所以不需要"诚之"。真是这样的吗?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